“老兵” 号与 W-01 残骸应急避难舱的距离已缩短至 8 公里,远程传感器实时传回的画面中,避难舱破损的舱门清晰可见,被动接收器捕捉的氧气浓度数据仍稳定在 21%—— 一切迹象都指向 “安全救援”,可雷诺的心里却始终绷着一根弦。在这片规则未知的星域,“看似安全” 往往暗藏风险,他必须做最坏的打算:若避难舱内存在意外状况(如幸存者失去理智、设备故障引发爆炸),甚至信号是某种 “诱饵”,“老兵” 号需要足够的机动性撤离,更需要基础的防御能力自保。
“系统,调出姿态推进器与近防炮(PDG)的损伤报告,筛选可修复的设备,优先保障‘撤离机动性’与‘基础自卫能力’,生成修复方案与所需材料清单。” 雷诺的指令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数据板上的 “救援计划” 旁,很快新增了 “应急准备” 子项,将 “修复右舷姿态推进器”“恢复 PDG 旋转机构” 列为核心任务。
一、修复右舷姿态推进器:给 “老兵” 装上 “第二只脚”
“老兵” 号原本配备 4 组姿态推进器,跃迁冲击后仅左舷 1 组残留 0.1% 推力,勉强维持基础航向调整;右舷推进器因 “燃料喷嘴堵塞” 与 “线路短路” 完全离线,若遇突发情况,仅靠单组推进器根本无法快速转向撤离。雷诺从储物舱取出之前打捞的 “开拓者 -Ⅲ” 型推进器备件(包含 1 个备用喷嘴、3 米耐高温线缆),带着维修机器人走向右舷推进器舱。
推进器舱内布满灰尘,喷嘴口堆积着黑色的燃料残渣 —— 这是堵塞的核心原因。雷诺先让维修机器人用微型高压气泵(临时改造的气动工具,消耗 0.01% 电池电量)清理残渣,气泵喷出的气流将结块的残渣逐一吹散,露出喷嘴内部的金属纹路;随后,他用细铁丝缠绕砂纸,深入喷嘴内部打磨 —— 每一圈打磨都格外小心,避免划伤喷嘴内壁,影响推力精度。
15 分钟后,喷嘴清理完成。接下来是修复短路的线路 —— 推进器的供电线路因高温融化了绝缘皮,导致正负极粘连。雷诺用剥线钳剪掉损坏的线段,将新的耐高温线缆按 “红色接正极、黑色接负极” 的规则重新对接,接头处用高温绝缘胶带缠绕 3 层(可耐受推进器工作时的 200℃高温),最后用扎带固定线缆,避免微重力下晃动造成二次损伤。
“系统,启动右舷推进器测试,推力从 0.05% 逐步提升至 0.1%,监测输出稳定性与线路温度。” 雷诺退至安全区域,按下启动按钮。推进器喷嘴喷出淡蓝色的火焰,舱内传来轻微的震动,数据板实时显示:【右舷姿态推进器工作状态:推力稳定(0.05%→0.1% 无波动),线路温度 45℃(低于安全阈值 80℃),与左舷推进器协同响应延迟≤0.3 秒,可满足 “双向转向”“紧急减速” 需求】。
双组推进器的意义远超 “多一个动力源”—— 之前单组推进器调整航向需要 15 分钟,现在双组协同仅需 5 分钟;紧急情况下,两组推进器反向工作可实现 “快速减速”,撤离效率提升 3 倍。雷诺看着数据板上的 “机动性评分” 从 “15 分(极差)” 提升至 “35 分(基础合格)”,心里的踏实感多了几分 —— 这不是 “进攻能力”,而是 “活下去的退路”。
二、恢复 PDG 近防炮旋转机构:给 “老兵” 装上 “防御的眼睛”
“老兵” 号舰首配备 1 门联邦 216 型近防炮(PDG),主要用于拦截高速碎片与小型攻击目标,跃迁后因 “旋转机构齿轮卡死” 与 “能源接口氧化” 无法使用。虽然当前能源不足以支持火炮发射(需 10kW 功率,远超微型备用电池容量),但雷诺认为 “能旋转的炮管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若遇小型威胁(如失控的攻击无人机、敌意幸存者的简易武器),旋转的炮管可通过调整指向逼退目标,甚至用炮管物理撞击碎片。
近防炮的旋转机构位于舰首炮塔下方,打开防护罩后,卡死的齿轮组暴露出来 —— 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锈迹,几颗固定螺丝已严重腐蚀,用扳手根本无法转动。雷诺的解决方案分两步:
1. 除锈与润滑:他用砂纸打磨齿轮表面的锈迹,露出金属本色;再从应急柜取出 “太空专用润滑脂”(耐高温、抗腐蚀),用注射器将润滑脂注入齿轮咬合处 —— 每一个齿牙都需均匀覆盖,确保转动时无卡顿。维修机器人用微型扭矩扳手松动腐蚀的螺丝,更换为之前拆解的备用螺丝(型号匹配)。
2. 能源接口修复:近防炮的能源接口因长期暴露在太空中,氧化层厚度达 0.2mm,雷诺用钢丝刷反复清理接口,再用导电膏涂抹接触面,增强导电性 —— 虽然暂时无法供电,但修复后的接口可在后续获取大功率能源时直接使用,避免 “急需时无法连接” 的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