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号的储物舱内,临时清理出的空地上,小型生物培养舱正泛着微弱的冷光。这是雷诺昨天从 W-01 残骸的医疗舱里打捞出来的设备,外壳有轻微划痕,内部的培养皿、营养液导管却完好无损 —— 星璃喝完星尘蓝藻提取液后,提出 “需要更多活性成分”,而仅靠样本罐里的存量远远不够,启动培养舱批量培育,成了唯一的选择。
“系统,检测培养舱的功能状态,给出基础培育流程。” 雷诺蹲在舱体旁,手指划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 —— 大部分标识已模糊,只有 “电源”“温度调节”“营养液注入” 三个按钮能勉强辨认。数据板很快弹出结果:【培养舱核心功能正常,仅缺少 “活性激发模块”(可通过手动调节温度、光照替代);星尘蓝藻培育流程:1. 注入基础营养液;2. 放入蓝藻样本;3. 调节温度至 25℃、光照强度 5000lux;4. 静置培育 12 小时,提取活性成分】
“听起来不难。” 雷诺松了口气,伸手去拿旁边的营养液瓶 —— 刚要打开瓶盖,手腕突然被星璃轻轻按住。她摇了摇头,指了指营养液瓶上的 “浓度标识”,又指了指培养舱的 “营养液入口”,眉头微蹙,似乎在提示什么。
“浓度有问题?” 雷诺疑惑地看向数据板 —— 系统显示营养液浓度为 “10%”,而星璃之前画的 “培育参数图” 上,标注的浓度是 “5%”。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差点忽略了 “浓度适配” 的关键步骤,若直接注入 10% 的营养液,很可能导致蓝藻因渗透压过高而死亡。
“谢谢你提醒我。” 雷诺的语气带着感激。星璃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储物舱的角落,找出一个空的烧杯,又拿出一瓶纯净水,示意雷诺将营养液和水按 1:1 的比例稀释。她的动作很轻,却很有条理 —— 先倒 50ml 营养液,再倒 50ml 水,用玻璃棒缓慢搅拌,直到液体完全混合均匀,才示意雷诺可以注入培养舱。
这是他们第一次 “非语言合作” 的开端。雷诺拿着稀释后的营养液,对准培养舱的入口缓慢注入 —— 液体顺着导管流入内部的培养皿,星璃则蹲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培养皿的液面高度,当液体即将漫过皿沿时,她突然伸手按住雷诺的手,示意停止注入。
“刚好到刻度线,你怎么知道的?” 雷诺惊讶地问。星璃指了指培养皿内侧的 “隐性刻度”(需在特定角度下才能看到),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似乎在说 “我观察到了”。这种细致的观察力,让雷诺对她的 “技术背景” 有了更深的认知。
接下来是放入蓝藻样本。雷诺小心地打开样本罐,用镊子夹出少量蓝藻,准备放入培养皿 —— 可镊子刚靠近舱口,星璃就摇了摇头,抢过他手中的镊子,调整了夹取的角度:之前雷诺是 “水平夹取”,容易导致蓝藻破碎;而星璃改为 “倾斜 45° 夹取”,既能稳定固定蓝藻,又能避免损伤其细胞壁。
“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 雷诺恍然大悟。他看着星璃将蓝藻轻轻放入培养皿,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心里突然泛起一阵莫名的触动 —— 这个来自未知文明的少女,不仅懂技术,还带着一种对 “生命” 的敬畏,这种特质,让他对她的信任又多了一分。
最关键的步骤是 “调节温度与光照”。培养舱的温度调节按钮有 “高、中、低” 三档,雷诺按照系统提示,想按下 “中档”(对应 25℃),却被星璃拦住。她伸出手指,先按下 “低档”(15℃),停留 5 秒后,再按下 “中档”,同时指了指培养舱的 “温度显示屏”—— 屏幕上的温度从初始的 10℃缓慢上升,最终稳定在 25℃,没有出现任何波动。
【系统提示:星璃采用 “梯度升温法”,避免温度骤升导致蓝藻应激反应,提升存活率至 90%(直接调中档的存活率仅 60%)】
“梯度升温……” 雷诺在心里记下这个关键方法。他看着星璃接下来调节光照 —— 她没有直接将光照强度调至 5000lux,而是先调至 2000lux,等待 30 秒,再调至 3500lux,最后调至 5000lux,每一步都精准把控时间,仿佛对蓝藻的 “适应节奏” 了如指掌。
当所有步骤完成后,培养舱的控制面板亮起 “培育中” 的绿色指示灯,内部的培养皿中,淡蓝色的蓝藻在适宜的环境下,开始缓慢舒展,像一颗颗苏醒的小星星。雷诺和星璃同时站起身,看着运转正常的培养舱,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这是他们第一次共同完成一件事,没有复杂的语言交流,却靠着手势、示范和默契,成功避开了一个又一个错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