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 E2 船坞的金属地面上,用星晶粉末绘制的简易仪式图案泛着淡紫色微光 —— 图案中央是 “奇美拉” 级的舰徽,周围环绕着 “希望”“坚韧”“突破” 三个古老的人类文字,这是团队为能源核心舱开工仪式特意准备的象征,既致敬人类文明的传承,也寄托着对 “奇美拉” 计划的期许。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船坞穹顶的破损缝隙,恰好落在仪式图案中央。团队成员们身着整洁的战术服,自发站成半圆形,雷诺手中捧着一块从 “老兵” 号拆下来的旧装甲碎片 —— 这块碎片上还留着追猎者粒子炮的灼痕,是他们数次死里逃生的见证;凯和星璃并肩站在左侧,手中共同托着新型聚变核心的 1:10 模型,模型表面的灵能纹路在阳光下闪烁,像一颗跳动的 “新心脏”;老周、莉娜、小林及其他技术骨干站在右侧,手中握着不同的建造工具,从焊接枪到校准仪,每一件工具都象征着即将投入的战斗。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能源核心舱的开工仪式,这不仅是‘奇美拉’级第一个模块的启动,更是我们从‘图纸构想’迈向‘实体建造’的历史性一步。” 雷诺的声音在空旷的船坞中回荡,他举起手中的旧装甲碎片,“这块碎片来自‘老兵’号,它陪伴我们躲过了无数次追猎者的追杀,也见证了我们从被动求生到主动反抗的转变。现在,我们要将这份‘坚韧’融入能源核心舱的每一个零件,让‘奇美拉’拥有比‘老兵’更强大的‘心脏’,更坚定的‘信念’。”
话音落下,凯和星璃缓步走到船坞中央的建造基座旁。基座是用 10 块星晶合金板拼接而成的,表面经过精密打磨,平整度误差不超过 0.1 毫米,这是未来能源核心舱的 “承重基础”。星璃将手轻轻放在基座上,灵能缓缓注入,基座表面的细小纹路被逐一激活,泛着柔和的光芒;凯则将聚变核心模型放在基座中央,模型与基座的定位孔精准对接,发出一声轻微的 “咔嗒” 声,像是两个时代的 “对话”。
“能源核心舱,开工!”
随着雷诺一声令下,老周率先启动了安装机械臂。机械臂的合金爪精准抓起一块厚度 5 厘米的星晶合金板,缓缓放置在基座边缘的定位槽中。莉娜手持激光测距仪,实时报出数据:“合金板与基座水平偏差 0.05 毫米,垂直偏差 0.03 毫米,符合安装标准!” 小林则在一旁的记录表上,郑重写下 “能源核心舱开工,时间:星历 3025 年 7 月 15 日,初始零件:星晶合金板(编号 XC-001),安装精度:优”,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仿佛在记录一段即将载入史册的历史。
能源核心舱的建造初期,重点集中在 “框架搭建” 与 “基础防护” 两大环节,每一步都需要极致的精准与耐心:
一、框架搭建:毫米级精度的 “骨架” 构建
能源核心舱的框架采用 “星晶合金桁架 + 复合支撑梁” 结构,需要在 3 天内完成 24 根主桁架与 48 根支撑梁的安装,每一根构件的位置、角度、连接强度都直接影响后续核心设备的安装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 桁架安装:主桁架采用 “灵能辅助定位” 技术,星璃通过灵能实时感知桁架的空间位置,将数据传输给凯,凯再通过计算机微调机械臂的安装参数。第一根主桁架安装时,机械臂先将桁架初步固定,星璃的灵能像 “无形的水平仪”,感知到桁架存在 0.2 毫米的倾斜,立刻反馈:“左侧高度偏高 0.2 毫米,需向下微调机械臂参数。” 凯迅速在控制台上输入指令,机械臂精准调整,最终将桁架的垂直度误差控制在 0.05 毫米以内,远超设计标准的 0.1 毫米。
? 节点连接:桁架与支撑梁的连接采用 “灵能焊接 + 机械螺栓” 双重固定。老周带领焊接小组,用特制的灵能焊接枪在节点处形成 “星晶熔池”,将两种构件的金属分子重新融合,形成无缝连接;焊接完成后,再用星晶 - 钛合金复合螺栓进行二次加固,每个螺栓的拧紧力矩都严格控制在 500 牛?米,确保既不会因力矩不足导致松动,也不会因力矩过大造成金属疲劳。
“框架是能源核心舱的‘骨架’,骨架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后续聚变核心、缓冲舱等设备的安装精度。” 老周一边检查刚完成的焊接节点,一边向身边的年轻技术人员讲解,“之前‘老兵’号的框架误差有 2 毫米,导致后期能源核心与管道对接时出现严重偏差,我们花了整整一周才勉强修正。这次‘奇美拉’的框架,我们必须做到‘零误差’,为后续建造打下完美基础。”
二、基础防护:多层屏障的 “安全堡垒”
能源核心舱作为 “奇美拉” 的 “心脏”,不仅需要强大的性能,更需要完善的安全防护。初期建造阶段,团队重点搭建了三层防护屏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