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输出接口安装完毕,准备接入‘奇美拉’核心。” 小林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将最后一根氮化铌材质的传导缆插入反重力平台上的接口槽。冶炼车间刚锻造出的接口部件还带着余温,金属表面的抛光纹路在蓝光下泛着冷光。
凯深吸一口气,按下控制台的绿色按钮。“启动多模块联动测试,能量输出功率设定为 800 兆瓦。” 他紧盯着全息屏幕上的系统拓扑图,六个子模块 —— 聚变反应堆、超导线圈、谐振腔、能量缓冲器、灵能增幅器、主控单元 —— 如同串联的珍珠,正通过接口线缆传递着淡蓝色的能量流。
初始十秒,各项参数稳定在正常区间。小林攥着数据板的指节泛白:“反应堆功率稳定,线圈谐振频率 1.2GHz,缓冲器充能效率 91%——”
话音未落,主控单元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的能量流图谱瞬间变成杂乱的红色波纹,超导线圈模块的电压曲线如同被狂风扭曲的绸带,从稳定的 3800V 骤跌至 1200V,又猛地飙升至 5000V 临界值。“电压异常!” 凯猛地切断总电源,反重力平台上的模块群突然熄灭,只留下接口处闪烁的电火花。
实验室陷入死寂,只有冷却系统的低鸣在回荡。小林调出单个模块的自检记录,眉头拧成疙瘩:“所有子模块单独测试都合格!反应堆能稳定输出 1500 兆瓦,线圈的超导临界温度也达标,怎么连在一起就出问题?”
凯一把抓过数据板,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参数。聚变反应堆的接口是联邦标准的三相接线柱,超导线圈用的却是旧帝国遗留的针式接口,而灵能增幅器的接口更是星璃用灵能晶体改造的非标件 —— 这些在单独测试时被忽略的差异,此刻如同横亘的鸿沟。“是接口标准不统一,” 他沉声道,“就像用不同语言的人对话,根本无法同步。”
“星璃,能感知到能量紊乱的源头吗?” 雷诺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焦虑,“拾荒者的舰队在调整阵型,我们最多还有四小时窗口期。”
星璃早已将灵能探入模块群,额间晶体的蓝光忽明忽暗。“能量在接口处产生了漩涡,” 她的声音带着疲惫,灵能流在接口间隙形成的乱流让她头晕目眩,“就像两条流速不同的河流交汇,互相冲击导致溃堤。而且…… 有奇怪的信号在干扰主控单元。”
凯立刻启动频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出杂乱的峰值波形。“是共模干扰!” 他捶了下控制台,“聚变反应堆的动力线缆和主控单元的信号线平行敷设,动力线产生的交变磁场在信号线里感应出了共模电压。你看这里,电压差达到了 2.3V,足以让控制指令错乱。”
小林突然想起什么,调出模块化设计图纸:“当初为了赶进度,我们直接沿用了各个模块原有的接地系统。反应堆接地电阻 4Ω,线圈模块是 10Ω,这样肯定会形成接地环路!” 她指着图纸上交叉的地线标识,“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差会产生环流,干扰逻辑电路的正常工作。”
“拆!” 凯猛地扯下手套,“把所有接口线缆和接地系统全部拆除,重新设计!”
实验室瞬间变成忙碌的工坊。老周带着两名工程师扛来新的氮化铌板材,在切割机床前忙碌起来:“要做统一标准的接口基座,得保证导电率和热稳定性,我这就熔铸新的耦合器。” 蒂姆则抱着成卷的屏蔽线缆跑进来,线缆外层裹着三层绝缘材料:“这是从废弃通讯卫星上拆的,能有效隔绝电磁干扰。”
凯趴在全息图纸前,指尖飞速绘制新的接口协议。“能量接口采用四针式设计,中间两针传输电能,两侧针脚做电压反馈,实时调节输出功率。” 他调出适配器模式的设计逻辑,“信号接口加一层灵能屏蔽层,用星璃的灵能频率做加密,防止共模干扰。接地系统改成单点接地,所有模块都接入主接地极,电阻控制在 2Ω 以内。”
小林将拆解下来的旧接口放在检测台上,用显微镜观察触点磨损:“还有机械兼容性问题,旧模块的接口公差有 0.3 毫米的偏差,连接时会导致接触不良。新接口必须做浮动设计,允许 ±0.5 毫米的误差补偿。”
星璃坐在一旁闭目养神,刚才的灵能探测让她消耗巨大,但指尖仍在虚空中勾勒能量流的轨迹:“灵能增幅器的能量输出比较特殊,不能直接接入机械接口。需要一个中间转换模块,把灵能流转化为稳定的电流信号,再同步传输给主控单元。”
三小时后,第一组新接口在冶炼车间完成铸造。氮化铌材质的接口基座泛着暗银色光泽,四针式触点镶嵌在精密校准的凹槽里,外层包裹着星璃注入灵能的水晶屏蔽层。老周抱着接口模块冲进实验室:“冷却到室温了,导电性测试达标!”
凯和小林立刻开始重新组装。蒂姆按照新的布线图铺设线缆,将动力线和信号线分开敷设,间距保持在 50 厘米以上,避免磁场耦合干扰。星璃则将灵能转换模块接入电路,蓝色的灵能流顺着导线缓缓注入,在接口处形成稳定的光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