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材料也快没了!” 小林急声道,“只剩最后一管,最多修补三个关键部位。”
“优先补推进器喷口和能量核心舱。” 凯立刻补充,“这两个部位的能量信号最强,也是‘追猎者’的主要探测目标。自愈材料能自动填充缝隙,比手动焊接更隐蔽。” 他想起搜索到的资料,这种类似离聚物的材料能在压力下自行愈合,正是应对舰体损伤的关键。
老周突然笑了,抓起扳手拍了拍登陆舱的外壳:“放心去吧,你们不在的日子,我和小林把激光炮改成‘大杀器’。等你们带着材料回来,直接给‘奇美拉’装上‘牙齿’!”
接下来的四小时,实验室变成了忙碌的战场。老周和小林合力将最后一管自愈材料涂抹在推进器喷口的缝隙上,淡银色的胶体接触空气后迅速凝固,表面泛起细密的纹路,像皮肤在自我修复。凯和雷诺则在登陆舱内加装星髓合金屏蔽层,每一块板材都用激光焊接机固定,火花在橙红色的应急灯下溅起又落下。
星璃坐在物资箱上,灵能流如细网般覆盖登陆舱,指尖不时轻点:“左舷的屏蔽层有缝隙,辐射会漏进来。” 她指挥蒂姆调整探测器,“这里的能量波动不对,应该是晶体矿脉的方向偏移了 15 度。”
蒂姆趴在登陆舱顶部,一边调整探测头的角度,一边喊:“凯哥,碳纳米管的接口件不够了!”
凯头也不抬地递过一把螺丝刀:“拆传感器的备用接口,用星髓合金线缠三层,能临时替代碳纳米管的导电功能,就是信号延迟会增加 0.001 秒 —— 总比没有强。”
凌晨时分,登陆舱的改装终于完成。凯将最后一块晶体碎片嵌入登陆舱的探测模块,星璃的灵能流立刻涌了进去,屏幕上的辐射分布图瞬间清晰起来,薄弱带的位置闪烁着绿色的光点。“准备好了。” 她站起身,额间的晶体亮得温润,“矿脉里的晶体很活跃,它们在‘等’我们。”
雷诺检查完爆能枪的能量夹,将一份风险预案拍在控制台:“登陆后,星璃用灵能干扰无人机,蒂姆定位矿脉,凯负责拆解设备,我来警戒。8 小时一到,无论有没有集齐材料,必须返航。” 他看向留守的两人,“如果我们超过 12 小时没回来,立刻启动‘奇美拉’的应急程序,前往预设的汇合点。”
老周用力拍了拍雷诺的肩膀,把那把旧螺丝刀塞给他:“带着这个,当年修矿场设备时就靠它保命。记住,材料要拿,但人得全须全尾地回来。”
小林抱着三个能量传导液罐跑过来,塞进登陆舱的储物格:“省着点用,这是最后的储备了。还有这个 ——” 她递过一块数据板,“里面有矿场的旧图纸,标注了晶体提纯车间的位置,比瞎找快十倍。”
登陆舱的舱门缓缓关闭,蒂姆兴奋地挥舞着探测器,星璃的灵能流在舱内形成淡淡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辐射。凯最后看了一眼 “奇美拉” 的金属骨架,能量核心的嗡鸣低沉而稳定,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出发。” 雷诺的指令落下,登陆舱缓缓驶离停泊位,朝着灰烬星环的方向飞去。观察窗里,“奇美拉” 的身影逐渐缩小,最终被星尘淹没。
实验室里,老周和小林站在战术屏前,看着代表登陆舱的光点划破星图。屏幕角落,物资系统的警报还在闪烁,但两人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老周拿起扳手,走向激光炮的谐振腔:“先把镜面再打磨一遍,等他们回来,让‘奇美拉’好好露一手。”
小林调出自愈材料的使用记录,在备注栏里写下:“剩余 0.1 升,需优先补充。” 她抬头望向窗外深邃的星海,突然笑了 —— 从一开始拼凑零件,到现在能制定跨星区的远征计划,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资源匮乏的绝境中寻找生机。
登陆舱内,凯正校准辐射探测器,屏幕上的数值突然跳了一下。星璃轻声说:“辐射尘开始密集了,我们要进入薄弱带了。” 她闭上眼睛,灵能流延伸出去,像温柔的手拨开层层星尘。
雷诺看着星图上不断靠近的灰烬星环,那里的星尘泛着诡异的暗红色,像燃烧后的灰烬。他握紧了老周给的螺丝刀,金属柄的温度透过手套传来,带着熟悉的力量。“记住,” 他看向身边的伙伴,“这次不是简单的物资补给,是‘奇美拉’的生存战 —— 也是我们的持久战。”
蒂姆突然指着探测器屏幕,眼里闪着光:“前辈!探测到强能量反应!是晶体矿脉!”
星璃睁开眼,笑容在暗红的星尘光影中格外明亮:“它们在欢迎我们。”
凯调出提纯车间的图纸,指尖在屏幕上划出路线:“还有 30 分钟抵达登陆点。准备好工具,我们只有 8 小时。”
登陆舱的引擎发出稳定的轰鸣,冲破最后一层辐射尘,朝着那片蕴藏着希望与危险的矿场飞去。星海中,资源的警报从未停止,但只要这群人还在并肩前行,“奇美拉” 的光芒就不会熄灭。这场贯穿始终的资源战,他们或许会疲惫,会焦虑,但绝不会退缩 —— 因为每一块晶体、每一段碳纳米管,都是他们在星海中活下去的底气。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