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三省六部制的诏令,如同被强劲的东风催送,沿着四通八达的秦驰道,飞驰向帝国每一个角落。这张由皇帝亲手重铸的行政巨网,开始展现出超越旧制的惊人效率。中书省的决策诏敕,经由门下省的严密审核,再无昔日冗长繁复的公文旅行,迅速抵达尚书省。而尚书令陈平坐镇中枢,六部如同精确咬合的齿轮,在清晰的权责边界内高效运转。吏部调动官员的文书不再石沉大海,户部调拨钱粮的指令直达郡县,工部督造新材、军械的进度一日一报,兵部整军经武的方略直通边塞……帝国庞大的身躯,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政推行的速度陡然加快,中央集权的意志,从未如此清晰而有力地渗透到地方。
然而,并非所有角落都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帝国东南,九江郡治寿春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旧交织的紧张气息。
郡守府西侧一间略显陈旧的廨舍内,新任户部度支司主事吴茂,正伏案核对着一叠新送来的田亩清丈呈报。他约莫三十出头,面庞清瘦,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色吏服,眼神却专注而锐利。吴茂出身寒微,是九江本地人,通晓律令算学,靠着勤勉才在郡府谋了个小吏之职。新政科举开科,本是他鲤鱼跃龙门的唯一希望,却因家中老母病重,未能赴郡试。本以为仕途就此黯淡,不想朝廷改制,裁撤旧机构,又因他熟悉本地户籍田亩,竟被新任户部九江清田使(由户部直接派驻地方,负责新政田亩事务的专员)看中,破格擢升为从七品的度支司主事,专司复核田亩清丈数据。
这任命,对吴茂而言如同天降甘霖!他深知这是陛下新政给予寒门的机会,更是他实现抱负的阶梯。他几乎是以命相搏,日夜埋首于堆积如山的简牍中,用新配发的铅笔在粗糙的草纸上反复演算、核对。
“不对……这阳曲乡的‘隐田’数目,与三年前郡府存档的垦荒记录对不上!”吴茂眉头紧锁,指着一处墨迹犹新的记录,对身边一名年轻的书吏道,“你看,存档记录里,阳曲乡三年前新垦荒地三百顷,但这次清丈,报上来的新增‘永业田’只有一百五十顷!剩下那一百五十顷,难道凭空飞了?还是被算入了旧有豪强田产之中?”
年轻书吏面露难色,压低声音:“吴主事,这阳曲乡……是项氏旧部、本地豪强屈氏的根基所在。负责清丈的乡啬夫,是屈氏的远房姻亲。此次清丈,阻力最大的就是那里。听说丈量队进去,没少受刁难,田主拒不配合,佃农被恐吓不敢言……”
“刁难?”吴茂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猛地一拍案几,震得简牍跳起,“陛下授田于民,乃亘古仁政!此等豪强,隐匿田产,侵夺民利,阻挠新政,其心可诛!按新政律,隐匿田产、阻挠丈量者,当以谋逆论处!”他拿起那份记录,语气斩钉截铁,“立刻将此疑点,连同阳曲乡啬夫可能渎职的迹象,详细记录,形成报告!我要即刻呈报清田使大人!”
“吴主事,这……这屈氏在本地盘根错节,与郡中不少旧吏都有勾连,我们……”书吏有些犹豫。
“怕什么!”吴茂打断他,眼神异常坚定,“如今朝廷改制,三省六部权责分明,户部直属清田使掌地方田亩清丈,不受郡府旧制掣肘!刑部冯尚书持律如山,黑冰台耳目遍布!我们背后站着的,是陛下!是中央朝廷!若因畏难而退缩,任由蛀虫啃噬新政根基,我等有何面目领受陛下俸禄?有何面目面对那些翘首以盼永业田的贫苦乡民?速速去办!”
年轻书吏被吴茂的凛然正气所慑,重重点头:“诺!下吏这就去整理!”
吴茂看着书吏匆匆离去的背影,长长吐出一口气,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他走到窗边,推开木窗。寿春城的天空有些阴郁,远处是楚国旧宫巍峨却已显破败的轮廓。他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处涌动的暗流。旧贵族的怨恨、豪强的抵制、底层百姓小心翼翼的期盼……都在新政的浪潮下翻腾。他这份报告递上去,必然掀起波澜,甚至可能引来报复。但想到咸阳那位力推新政的年轻皇帝,想到自己身上这身代表新政吏治的官服,想到家中老母得知他升官后那欣慰而充满希望的眼神,吴茂的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陛下给了我们这些微末小吏直通中央的权责,给了我们对抗豪强的律法武器,更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尊严和俸禄……若此时还畏首畏尾,岂非辜负了这煌煌新政?”他低声自语,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如刀。他回到案前,拿起铅笔,开始亲自起草那份注定会搅动九江风云的报告。笔尖划过草纸,沙沙作响,仿佛在与旧时代的壁垒做最直接的碰撞。
咸阳宫,章台殿。
殿内灯火通明,却静得只剩下烛芯燃烧的细微噼啪声。巨大的帝国疆域沙盘占据了大殿中央,上面插满了代表新政进展、财赋收入、军情动向等不同颜色的小旗。扶苏独自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目光在代表财赋收入的、稀稀拉拉插在关东诸郡的蓝色小旗上反复逡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