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咸阳城东门。
一骑如墨色闪电,裹挟着塞外风沙的粗粝气息,卷过驰道,直冲城门!战马口鼻喷吐着浓烈的白气,浑身汗如浆下,显然已奔驰到了极限。马背上的骑士,一身玄黑铁甲遍布征尘,甲叶缝隙间甚至凝结着暗褐色的血痂,头盔下的面容棱角分明,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那双虎目依旧锐利如鹰,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彪悍与铁血!
正是武城侯王贲!
他几乎是掐着战马承受的极限,在接到皇帝八百里加急诏令后,抛下北军大队,仅带数名亲卫,日夜兼程,横跨千里,硬生生在三日之内赶回了咸阳!城门守军远远望见那面代表着帝国最高军功勋爵的“王”字帅旗,根本不敢阻拦,迅速放行。马蹄踏在咸阳平整的水泥驰道上,发出急促而沉闷的声响,一路疾驰,直奔皇宫!
宣室殿内,气氛凝重如铅。
蒙恬、蒙毅、韩信早已肃立等候。蒙恬一身尚书官袍,神色沉稳;蒙毅则身着黑冰台特有的暗纹玄衣,气息幽深;韩信一身禁军制式轻甲,腰悬长剑,身姿笔挺如松,眼神沉静无波,仿佛麒麟殿那场震动朝堂的轩然大波与他无关。
殿门被无声推开,一股浓烈的汗味、血腥味与塞外风霜的气息瞬间涌入。
“臣,王贲!奉诏觐见!甲胄在身,恕臣不能全礼!”王贲的声音带着长途奔袭后的嘶哑,却依旧洪亮如钟,他单膝跪地,铁甲铿锵作响,头盔夹在肋下,露出沾染尘土的刚毅面庞,额头汗水涔涔而下。
扶苏从御案后站起,快步走下御阶,亲自上前扶起王贲:“通武侯快快请起!一路风尘,辛苦了!”他目光扫过王贲身上尚未卸去的戎装和眉宇间深深的疲惫,语气带着真切的关怀,“北疆苦寒,将士不易。朕非急务,实不忍召卿奔波,然此事关乎国本,非卿不可!”
“陛下言重!为陛下分忧,为帝国效死,乃臣本分!”王贲心头一热,沉声道。皇帝亲自搀扶,这份礼遇,足以驱散他满身的疲惫。
“赐座!上参汤!”扶苏吩咐胥坤。
很快,四张锦墩摆开,胥坤奉上温热的参汤。王贲也不推辞,接过一饮而尽,一股暖流驱散了些许寒意与疲惫。
待四人坐定,扶苏目光缓缓扫过这四位他心中帝国军方的核心柱石——功勋卓着、威震北疆的老将王贲;执掌兵部、深谙军务、在大秦军队中威望甚高的蒙恬;掌控帝国暗影、洞悉全局的黑冰台指挥使蒙毅;以及……那位以惊世之言震动朝堂、代表着未来战争方向的兵仙韩信。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重,瞬间让宣室殿的空气凝固:
“召诸位爱卿前来,所议者,唯有一事:帝国军制之根本变革!此非寻常调整,实乃刮骨疗毒,断筋续脉!将触及无数盘根错节之利益,动摇诸多将门世族之根基!其阻力之大,朕心知肚明。六国遗族蛰伏已久,必将视此为天赐良机,煽风点火,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引兵作乱!稍有不慎,便是烽烟再起,祸及苍生,动摇我大秦国本!”
扶苏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王贲眼神陡然锐利,蒙恬眉头紧锁,蒙毅目光幽深如潭,韩信则依旧沉静,只是放在膝上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正因如此,”扶苏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决绝与自信,“朕将蒙卿所呈之《大秦帝国军区改制章程》压下多时!非其策不精,非其意不善!实乃朕忧心,若无雷霆手段、绝对武力为后盾,此等触及根本之变革,恐难推行,反受其乱,徒耗国力,伤及黎庶!”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韩信身上,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信任与激赏:“然今日不同!火器之威,已在禁军脱胎换骨!韩卿麒麟殿上所言,非是狂悖,实乃洞悉未来战争之真知灼见!三万新式禁军,依托城池,可抗南北两大军团六十万精锐,甚至寻机歼灭之!野战交锋,亦可拼掉敌半数主力!此等战力,便是朕推行军改之基石!是震慑宵小、荡平一切敢于作乱之敌的倚天剑、镇国鼎!韩卿,朕信你!信你为我大秦铸造的这支新军之利!亦信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兵家之能!”
韩信霍然起身,深深一躬:“陛下信重,臣万死难报!新军已成,火器在手,禁军三万,便是帝国最坚之盾,最利之矛!任何敢于挑战陛下意志、阻挠帝国革新之兵变、叛乱,臣必率新军,将其碾为齑粉!”
“好!”扶苏抚掌,眼中精光爆射。他走回御案,拿起那份蒙恬亲笔所书的《大秦帝国军区改制章程》草案。
“蒙卿此策,高屋建瓴,为军改指明了方向。然朕思虑再三,以为尚有精进之处。”扶苏将草案展开,铺在御案之上,蒙恬、王贲等人皆凝神看去。
“蒙卿之策,划帝国为四大军区:北、西、南、东。各设元帅,统御一方。”扶苏的手指在地图草案上划过,“此策甚好,然朕观帝国疆域辽阔,南北狭长,东西亦广。尤其帝国腹心之地——关中、三川、河东、河内、南阳等郡,乃帝国根本,赋税重地,人口稠密,更是连接四方之枢纽!将其分散归属四方军区,或使中枢对腹地掌控稍显薄弱,亦不利于四方军区协同策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朕的大秦!万邦臣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