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声掷地有声的“赏!”,以及“准其在太医院行走,遇事可直接奏报”的特许,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皇城深幽的宫墙内激起了远比表面更为汹涌的暗流。凌云的名字,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紧密地与“救驾”、“功臣”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也第一次如此尖锐地刺痛了太医院那群自诩正统、根深蒂固的元老们。
马皇后病情的初步好转,非但没有平息风波,反而像一剂强心针,彻底点燃了太医院内部压抑已久的嫉妒与恐慌。那碗清粥油,那几枚轻柔刺入的银针,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救死扶伤的仁术,而是动摇他们数十年权威根基、觊觎他们权位富贵的洪水猛兽。凌云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他们所代表的“正统”医学体系最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挑战。他年轻,无门无派,却能以“旁门左道”般的手段,取得了他们这群“国手”束手无策的成效!这简直是对他们毕生所学和地位的最大否定。
嫉妒的毒藤,开始在太医院幽深的廊柱间悄然蔓延、缠绕。
最先按捺不住的,是那位素来与周院使不睦、却同样视凌云为眼中钉的刘太医。他年岁更长,资历更深,自认在经典和某些专科领域造诣远超旁人。凌云那套“攻补兼施”、“药膳熏蒸”的思路,在他看来,不过是市井江湖郎中故弄玄虚的皮毛,碰巧撞对了运气。如今见皇后稍有起色,他内心的不平衡与被冒犯感达到了顶峰。他无法容忍一个“异数”抢了风头,更无法接受自己的权威受到如此公开的质疑。
他选择了最“专业”、也最隐蔽的方式——在药材上做手脚。
这天,凌云照例前往太医院药库,为皇后配制药膳所需的药材。药库由专人看管,出入皆有记录。凌云熟门熟路地报上所需:北秫米、怀山药、陈皮、茯苓、莲子……皆是些寻常健脾和胃之物。管库的老太监核对清单,挥手让药工照方抓取。
凌云并未当场验看,只道:“有劳公公。” 他心中对这太医院上下,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警惕。取药后,他并未立即带回坤宁宫,而是寻了个借口,在药库偏僻的角落,借着查看药材色泽质地的名义,极其仔细地检视了每一味药材。
他的指尖拂过一堆看似饱满洁净的北秫米,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他捻起几粒,放在鼻尖轻嗅,又捻开一粒,对着光线仔细观察。随即,他不动声色地从袖中取出一个极小的、随身携带的瓷瓶,倒出些许无色无味的粉末,极其隐秘地撒在秫米堆中一处不起眼的地方。那粉末遇湿气会显现出特殊的颜色。
做完这一切,他才若无其事地将药材包好,带回坤宁宫。交给女官后,他特意叮嘱:“此批药材,尤其秫米,暂存,待我用他法验过再行熬煮。”
回到暂居的偏殿,凌云关上门,取出一个精巧的、内置湿润棉花的密封木盒。他将从药库带回的秫米样本放入盒中。片刻后,盒盖内侧,赫然显现出几点极不明显的、诡异的靛蓝色痕迹!这是他特制的、专用于检测药材是否被掺入淀粉类杂物的显色剂。那些看似纯净的秫米,竟被掺入了大量磨细的土豆粉或木薯粉!此类杂物,不仅无益,更会加重脾胃负担,甚至引发新的胀滞!
凌云眼神一冷。他知道是谁的手笔。刘太医!他利用自己在药库的“影响力”,轻而易举地就能做到这点。好一个“专业”的绊子!不求致命,只求添堵,让凌云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可能引发新的不适,届时便可坐实其“庸医误人”的罪名!
凌云并未声张。他不动声色地更换了来源可靠的秫米,依旧每日熬煮清粥油。只是那双沉静的眼眸深处,寒意愈浓。他将那掺假的秫米样本,连同显色剂反应后的木盒,妥善封存,藏入贴身处。这是证据,也是悬在敌人头顶的利剑。
如果说刘太医的手段尚算“技术流”,那么周院使及其党羽,则开始了更阴险、更具破坏力的行动——散布流言,制造恐慌。
流言如同瘟疫,在皇城封闭的环境中,借助宫人、太监们无处不在的窃窃私语,迅速滋生、发酵、变异。
起初,是些模棱两可的低语:“听说了吗?那凌医士用的药膳,看着清淡,实则……嘿,老奴听御膳房的老人说,那米……怕不是什么好东西,掺了滑肠的玩意儿,娘娘吃了怕是要……” 话点到即止,留下无尽的恐惧想象。
继而,矛头指向凌云本人和他的疗法:“什么‘攻补兼施’?我看是瞎折腾!针灸?那针扎在脚底板,能治肺里的痰?闻所未闻!这不是正经医道,分明是……是巫蛊之术的变种!” 有人开始影射凌云的疗法“不洁”、“诡异”,甚至与邪术挂钩。
更恶毒的,则是将矛头引向皇后病情的微妙变化:“娘娘近日精神是好些了,可那咳嗽……你们细听,是不是变了调子?以前是沉闷的痰咳,现在有时听着……有点尖利?怕不是……那邪门针法扰动了什么,引动了内里的……” 后面的话,化为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暗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