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进了武德三年,关中的风里都带着股躁动。
消息终于敲实了,秦王李世民挂帅,统兵东出,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将领随军,讨伐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及可能来援的窦建德旧部。
太子李建成率部做侧翼保障,齐王李元吉协助。
潼关道上,烟尘蔽日,旌旗招展,甲胄碰撞声和着沉重的脚步声,日夜不息。
这天,运送一批新打制的曲辕犁去军前效力的差事,落到了司稼所头上。
张勤带着韩铁柱和几个庄户,押着几辆牛车,到了大军集结地外围。
站在一处高坡上,张勤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这个时代真正的战争机器。
只见下方平原上,营帐连绵如云,一眼望不到头。
玄甲、赤旗,在阳光下闪着冷硬的光。
骑兵呼啸而过,马蹄声如滚雷;
步卒方阵整齐划一,长槊如林,随着号令移动,那股肃杀之气隔着老远都让人心头发紧。
中军处,“李”字大旗和秦王旗帜迎风猎猎作响,旗下甲士精悍,气象森严。
忽然,中军处一阵骚动,旗帜移动。
只见一队极其精悍的玄甲骑兵簇拥着一人驰出。
那人身披明光铠,即使在远处,也能感受到其身形挺拔,顾盼之间自有睥睨之气。
他并未纵马狂奔,只是勒马缓行,所过之处,军士无不挺直脊背,行注目礼,如同波开浪裂。
“唐军威武!”
“唐军威武!”
“唐军威武!”
“大唐万岁!”
“秦王!是秦王殿下!”旁边一个押运的老兵激动地低呼。
张勤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都屏住了。
李世民!那就是李世民!活生生的天策上将,未来缔造贞观之治的天可汗,也是…将来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
隔着这么远,他看不清具体面容,但还是要惊呼,这就是七世纪最强人类的磅礴气场。
“天策府…玄甲军…”张勤看得目瞪口呆,心脏砰砰狂跳,血液不受控制地涌上头顶。
他不是没见过大场面,现代阅兵的装备比这先进万倍。
但那种冷兵器时代特有的、成千上万人凝聚而成的原始力量和磅礴气势,是屏幕前根本无法体会的。
他脑子里那些关于玄武门的恐惧,此刻竟被这铺天盖地的军威暂时冲散了。
胸中莫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豪情,恨不得也投身其中,纵马挥戈。
但他很快打了个寒颤,清醒过来。
自己这点分量,扔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乖乖…这得多少人马啊…”
旁边的铁柱张大了嘴巴,喃喃自语。
送完犁具回程的路上,那股豪气慢慢褪去,剩下的更多是震撼和…更深的谨慎。
乱世之中,个人太过渺小。
回到皇庄,气氛也不同往日。
张勤打听了一下,得知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徵等一批重要谋臣,此次都随秦王大军东征,显然是为东宫一系在中军前争取话语权和功绩。
而率更丞欧阳询(注:历史上欧阳询此时似应在李建成死后才入秦王府,此处为王晊死后,剧情需要稍作调整,可理解为另一东宫文官)等一批属官则留在长安,代表东宫处理日常政务。
至于张勤自己这小小的司稼丞,自然是留守人员,继续鼓捣他那十二亩地。
看着那十亩庄稼和两亩才刚冒出嫩芽的草药,张勤的心才渐渐安定下来。
战场他掺和不了,但多种出点粮食,多种活些草药,或许能间接救下几条命。
草药苗长得慢,军需却等不起。
张勤琢磨着,光靠种不够,还得去野外采集。
他想起之前和蒋合聊天时,对方提过附近秦岭一些山谷里,野生着不少好药材。
他找到韩老头:“老伯,我想带狗蛋和两个熟悉山路的,进山一趟,采些鲜药回来。庄子里的事,您多费心。”
韩老头有点担心:“张丞,山里路险,还有狼虫,可得当心啊!”
“放心,我们不走远,就在近处山谷转转。”张勤安抚道。
……
第二天,张勤带着狗蛋和两个老练的庄户,背着药篓、锄头进了山。
山里空气清新,草木繁茂。
张勤凭着记忆和蒋合的指点,还真找到了几丛黄芩,一些开着紫花的地榆,甚至还发现了一小片长在阴湿处的三七苗,让他惊喜不已。
几人越走越深,收获颇丰。
正当张勤小心翼翼地挖掘一株老黄芩时,脚下一滑,又踩松了一块风化的石头。
“哎哟!”他惊呼一声,身体瞬间失去平衡,沿着陡峭的山坡就滚了下去!
“张丞!”狗蛋他们在上面吓得大叫。
张勤只觉得天旋地转,岩石、树根不断撞击着他的身体,剧痛传来。
最后一下重重撞在某块凸起的石头上,他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意识。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在一片冰冷的潮湿中悠悠转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请大家收藏:(m.zjsw.org)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