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宁瑜与阿翎行至一处名为“石泉镇”的山间小镇,此地以一口终年不竭、水质甘甜的巨石泉眼得名。镇子本应宁静祥和,此刻却被一种莫名的恐慌笼罩。
镇口聚集着不少乡民,面色惶惶,议论纷纷。几位老者围着一块刚从山上运下来的碎石,指指点点,唉声叹气。那碎石呈青灰色,与寻常山石无异,但仔细看去,上面却隐约有着类似甲骨文或某种更古老文字的刻痕,透着一股沧桑蛮荒的气息。
“又出现了……‘石兵借道’……大凶之兆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捶胸顿足。
宁瑜与阿翎上前询问,一位较为镇定的乡绅见二人气度不凡,便道出了原委。
原来,这石泉镇背靠的“摩天岭”深处,历来有个传说。古时曾有一支军队在此神秘消失,化为了山中的“石兵”,每逢地气变动或月晦之时,便会显化“借道”,凡撞见者,非死即疯。近半月来,镇中猎户和药农多次在深山听到金铁交鸣与整齐的脚步声,甚至有人隐约看到雾中有身披石甲、行动僵硬的“人影”列队而行。更令人不安的是,山中开始不时滚落这种带有古拙刻痕的碎石,被视为“石兵”活动的征兆。
“前几日,镇里几个不信邪的后生,带着家伙什进山,说是要探个究竟,至今未归……”乡绅忧心忡忡,“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阿翎凝神感知那碎石,轻声道:“公子,这石头上有很淡的兵戈煞气和……一种被禁锢的魂灵哀鸣。山里确实有不同寻常的‘队伍’在行动,带着很强的执念和……泥土岩石的气息。”
宁瑜接过碎石,指尖灵力微探,颔首道:“非是精怪作祟。此乃古战场残留的军魂煞气,与地脉龙气及山中金石相结合,产生的‘石兵幻影’。然其凝而不散,聚而成形,并能影响现实,坠石预警,可见其核心处必有强大的能量源或……墓葬枢纽。”
他望向云雾深处的摩天岭,目光深邃:“那支消失的军队,或许并非传说。其葬身之地,恐已成极凶之穴。”
既知有百姓遇险,宁瑜与阿翎当即决定上山一探。在熟悉山路的老猎户带领下,二人深入摩天岭腹地。
越往深处,山路越是崎岖难行,古木遮天,瘴气弥漫。空气中那股无形的兵戈煞气愈发浓烈,隐隐带来压迫感。林中异常安静,连鸟兽虫鸣都近乎绝迹。
行至一处名为“断魂崖”的险要之地时,带路的老猎户说什么也不肯再前,指着前方被浓雾笼罩的山谷,颤声道:“就是那里……‘石兵谷’!平时看着没事,一到时辰,里面就……两位恩公,千万小心啊!”说完,便匆匆离去。
宁瑜与阿翎站在崖边,向下望去。谷中雾气翻滚,看不清具体情形,但那股冲天的煞气与金铁之声却清晰可辨。更令人心惊的是,谷口散落着一些新鲜的脚印和挣扎的痕迹,还有一只遗落的背篓,正是那几名失踪后生之物。
“他们进去了。”宁瑜沉声道,“看来‘石兵借道’并非虚言,而且已然波及生人。”
两人不再犹豫,纵身跃下断魂崖,几个起落便踏入石兵谷中。
谷内景象,与外界截然不同。雾气并非水汽,而是掺杂了金石粉末的灰白色煞气,吸入肺中隐隐作痛。地面坚硬,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如同铁锈般的暗红色粉尘。四周怪石嶙峋,许多石头的形状竟隐约像是跪伏的人影或丢弃的兵器。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谷地中央,那一条宽阔、笔直、仿佛被巨斧劈出的“通道”。通道寸草不生,地面光滑如镜,一直延伸至山谷深处迷雾之中。通道两旁的岩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刻痕,与镇口碎石上的如出一辙,似是某种古老的军阵图录或祭祀符文。
“好浓的煞气……还有怨念……”阿翎掩住口鼻,灵觉全力展开,“公子,我感觉到那条‘通道’上有很强的能量残留,像是……刚刚有庞大的、沉重的东西列队走过。”
宁瑜蹲下身,触摸那光滑的地面,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刺痛感,仿佛触及的不是石头,而是冰冷的金属。“此非天然形成,乃军魂煞气与地脉金气长期冲刷、固化所致。是为‘阴兵道’。”
他站起身,望向通道深处:“那几名后生,恐怕是被卷入‘借道’之中了。需得在其下次‘借道’时,寻隙而入,找到核心,方能救人破局。”
两人沿着阴兵道向山谷深处行进。越往里走,煞气越重,岩壁上的刻痕也越发复杂玄奥,甚至开始隐隐发光。空气中开始出现若有若无的呐喊声、战鼓声,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回响。
突然,阿翎停下脚步,指着前方通道一侧的岩壁下方:“公子,那里有血迹!”
只见岩壁脚下,有一滩尚未完全干涸的暗红色血迹,旁边还散落着几块破碎的衣料和一个水囊。血迹向着岩壁方向延伸,那里有一个被乱石半掩的狭窄缝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zjsw.org)民间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