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四十,第一缕阳光像被精心裁剪过的金纱,斜斜地穿过23楼会议室的落地窗,在胡桃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暖光。空气中还浮动着昨夜消毒水的清冽,混着窗外飘来的几缕桂花香,形成一种奇异的宁静。
何时坐在第二排靠走道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资料边缘的折痕。这份连夜整理的调研框架已经被她翻得卷了角,纸张边缘泛着淡淡的毛边,可她的目光总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一次次飘向会议室紧闭的木门。门把手上的铜色镀层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每一次细微的响动都能让她心跳漏半拍。
她提前二十分钟到的时候,偌大的会议室里只有保洁阿姨刚拖过的地板泛着潮气。现在离八点半的会议开始还有十分钟,陆陆续续进来的人影终于填满了空荡的座位。高跟鞋敲击地面的清脆声响、公文包拉链的金属摩擦声、夹杂着熟稔的招呼——“老张,你儿子上次奥数比赛怎么样了?”“娜娜,你新染的奶茶棕真显白”——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她圈在角落。
“听说那个新人也来了?”斜前方两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女人侧过身,声音压得像飘落的羽毛,却精准地落在何时耳中。
“就是和江生一起从总部空降的那个?”另一个人挑眉,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来,“笔试成绩平平,面试录像我看过,也就中规中矩吧,怎么就挤进来了?感觉有点……运气好。”
“谁知道呢,”第一个人轻笑一声,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划了划,“咱们部门多少人熬了五年才摸到项目组的边,她一个刚毕业的就能直接进来,不是关系户是什么?”
纸张被捏得发出细微的“咯吱”声,何时低头盯着资料上自己标注的红色重点,睫毛垂下的阴影遮住眼底的情绪。指腹下的纸页已经起了褶皱,像她此刻攥紧的心。
八点二十八分,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江生站在门口,深灰色衬衫的领口系着一条暗纹领带,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骨分明的手。他总是这样,永远踩着最精准的时间点出现,神情里带着一种久经项目场的沉稳。目光在会议室里转了一圈,掠过她时停顿了半秒,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极淡的涟漪,随即走向主位旁的总监席位坐下。
八点半整,江生翻开笔记本的声音像是信号,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开始吧。”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讨论很快进入白热化。负责数据整合的陈昊推了推黑框眼镜,调出后台数据时,林娜立刻接口:“上周的用户留存率曲线和我预判的基本吻合,市场端可以按原计划推进。”坐在她旁边的张姐立刻打开日程表:“那我安排下周的供应商对接?”三言两语间,方案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他们像是配合了千百次的齿轮,精准地咬合、转动,而何时只能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陈昊——数据,林娜——市场,张姐——供应链……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热烈的讨论中显得格外单薄。
“这个部分由我来跟进。”林娜抬手拢了拢耳边的碎发,语气里带着游刃有余的自信,“去年做‘星链’项目时我负责过类似板块,流程熟,不容易出岔子。”
江生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三天后给我时间表。”
“没问题。”林娜笑着应下,视线不经意间扫过何时,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审视。
何时的指尖在笔记本边缘敲了敲,几次想开口,都被更热烈的讨论盖了过去。她的调研框架里,前期数据模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些躺在数据库里的冰冷数字,终究抵不过实地观察到的真实需求。
“……所以我认为前期调研按现有线上问卷推进即可。”陈昊合上电脑时,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空隙。
“等一下,”何时抓紧机会开口,声音因为紧张微微发紧,“关于前期调研,我觉得可以加入实地走访环节。比如去三个核心用户城市的线下门店看看,抽样访谈二十位终端用户,这样数据会更贴近实际需求。”
陈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实地走访确实是常规操作,但这次项目周期压缩了半个月,线上问卷能覆盖八千样本,效率更高。”
“我计算过,”何时迅速翻开笔记本,指着自己画的抽样分布图,“重点选三个城市的标杆门店,每天走访两家,加上提前预约用户访谈,总耗时不超过四十小时,穿插在现有进度里,不会影响整体节奏。”
会议室里静了几秒。张姐皱着眉算了算时间,陈昊低头在手机上查着什么,林娜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发出规律的轻响。
“她说得有道理。”江生忽然开口,目光从文件上抬起来,扫过众人,“把实地走访加进去,作为数据模型的补充变量,方案可以优化一下。”
陈昊推眼镜的动作顿了顿,林娜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却还是点了点头:“我让市场部配合出一份走访清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余生如舟请大家收藏:(m.zjsw.org)余生如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