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地铁站口,风依旧冷得刺骨。昨晚的会议让她筋疲力尽,但更让她不安的是那封未发送的草稿邮件。她没再问江生,他也没有多说。但她知道,事情远没有结束。
第二天一早,她比平时更早来到公司。办公室里还没什么人,只有行政前台在冲咖啡,香气飘进走廊。她径直走向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登录系统。数据库已经恢复,但她还是决定先检查一遍最终数据报告——这是项目中期汇报后最关键的汇总材料,也是接下来团队对外提交成果的核心依据。
然而,刚点开文档,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图表中的关键数值和昨天汇报时出现了细微差异。她迅速调出备份版本进行比对,发现客户流失率的数据被人为修改了0.3个百分点。这个数字看似微小,但在最终分析结论中,足以影响整体判断。
她的心跳快了一拍。这不是技术性误差,而是有预谋的篡改。
她立刻翻出权限日志,查找最近的编辑记录。果然,在凌晨两点十七分,有人通过使坏者的账号访问并修改了文件。奇怪的是,这次操作并没有使用他惯用的IP地址,而是从一个陌生的设备接入的。
她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这个人越来越谨慎了,开始制造假象,混淆视听。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之前整理好的证据资料夹,里面是过去几周收集到的所有异常记录、邮件往来、会议纪要,以及那段视频备份。她必须在今天会议上揭穿真相,不能再等了。
她起身去茶水间倒了杯咖啡,回来时正巧碰到江生走进办公室。他看了她一眼,微微点头,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状态。
“你准备好了?”他低声问。
她点点头:“差不多了。”
他顿了顿,语气平静却认真:“别急着下结论,让证据说话。”
她明白他的意思。这是一场心理战,也是一场信任博弈。她不能只靠推测,必须把所有线索串联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才能真正动摇对方的防线。
上午十一点,会议通知发到了所有人邮箱。会议地点改在总部大会议室,级别更高,参与人员更多,意味着这次揭露的机会更大,但也更危险。
她坐在工位上,开始整理即将展示的可视化图表。网速比平时慢了不少,每次上传都卡顿好几秒。她咬牙将图表拆分成多个模块,分别上传到云端备用,同时将完整版拷贝到U盘里。
就在她准备关闭本地文件夹时,鼠标无意中划过一个隐藏的子目录。她愣了一下,点进去,发现里面有一个名为“LX_2024”的压缩包。文件名缩写与使坏者的昵称高度相似,而打开密码,正是他之前几次临时使用的初始密码组合。
她输入密码,压缩包顺利解开。里面是一份详细的修改记录表,列出了他在过去三周内多次更改过的数据节点,甚至包括具体的修改时间和操作说明。
她看着那些内容,指尖微微发凉。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失误,而是系统的篡改计划。
她迅速将整个压缩包复制到U盘里,并做了加密备份。然后,她打开会议流程表,确认了自己的发言顺序。她特意提前和主持人沟通,将时间安排在使坏者之后,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回应他的发言。
会议开始前十五分钟,她已经坐在会议室第一排的位置,手里拿着打印好的图表和笔记。江生坐在斜后方,一如既往地沉默,但目光始终落在她身上。
使坏者准时入场,神情自若,甚至还朝她点了点头。她不动声色地回了个笑。
轮到他发言时,他讲得很流畅,重点强调了项目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一些调整建议。最后,他话锋一转:“当然,有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核实,尤其是客户流失率的部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她站起身,拿起图表走到中央位置,声音平稳而清晰:“关于流失率的问题,我这边有一些补充说明。”
她将图表展开,指向其中一处数据变化曲线:“这是我根据原始记录重新绘制的趋势图。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波动点。我追踪了所有相关的修改记录,发现这一部分数据曾在三天前被修改过两次。”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使坏者脸上:“而且,修改的时间是在凌晨两点十七分,使用的设备不是公司配发的笔记本,而是一台私人电脑。”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了。
有人低声交谈,有人抬头看向投影屏上的图表,还有人开始翻看自己手头的材料。
使坏者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你怎么确定那是我?”
她不慌不忙地打开随身携带的U盘,插进控制台接口,调出那份加密文件夹里的操作日志:“这份记录显示了每一次修改的具体路径、访问时间和操作说明。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现场还原当时的修改过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余生如舟请大家收藏:(m.zjsw.org)余生如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