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初稿和性能预测模型的诞生,让整个蓝图公司都沉浸在一种技术突破带来的巨大喜悦中。
工人们拿着张涛编写的、图文并茂的“傻瓜式”操作手册,第一次感觉自己不再是凭感觉干活的“苦力”,而是掌握了一门精密手艺的“技术员”。
陈浩的模型虽然还很粗糙,但已经能初步预测出成品的好坏,极大地减少了废品率。用孙志的话说:“陈工这玩意儿,神了!跟算命似的!”
然而,林旬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只是纸上谈兵的胜利。
真正的考验,是量产。
滨海大道项目,全长三公里,双向六车道。按照设计,需要铺设的SMA面层总量,超过五千吨。
而他们那台宝贝疙瘩“八卦炉二代”,满负荷运转,一天一夜最多也就能生产二十吨合格料。
这意味着,要完成整个项目,这台拼凑出来的机器,需要连续不断地工作超过两百五十天!
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那根来自苏联的救命轴承,在王大锤的精心保养下,也已经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更别提那三台并联的风扇电机,随时都可能罢工。
“我们必须造一台新的,真正的生产设备。我叫它‘八卦炉三代’。”
在项目动员会上,林旬在黑板上画下了一个硕大的、结构更加复杂的草图。
“它的设计产能,必须达到每天一百吨!而且,必须保证在滨海大道项目竣工前,连续稳定运行,不出任何大的故障!”
每天一百吨!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意味着,新设备的处理能力,必须是现有设备的五倍以上!
“林总,这不是开玩笑吧?”王大锤看着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么大的搅拌筒,光是卷板,我们厂里这点设备就干不了,还有减速机,这么大的扭矩,我们从哪儿找去?这得是专业的大型机械厂才能造出来的东西。”
“设备,我来想办法。”林旬的目光扫过众人,“我需要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台机器给我造出来!我给你们的时间,是二十天!”
“二十天?”侯建设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林总,造这么个大家伙,从备料、加工、组装到调试,正规大厂最少也得三个月!二十天……这不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林旬的声音斩钉截铁,“滨海大道项目,一个月后就要正式动工,我们没有三个月,二十天,就是死命令!”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林旬的疯狂给镇住了。
“我负责结构和加工”王大锤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咬着牙,像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图纸给我,我保证按时完成!”
“我负责电气和传动!”孙志也拍了胸脯。
“我带人负责地基和安装!”老将张涛当仁不让。
任务被一项项分解下去,整个红旗厂再次变成了一座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这一次,林旬的目标很明确——船厂。
只有大型船厂,才有能力加工这种重型设备。
第二天,林旬和苏晚晴就出现在了滨海市最大的国有企业——滨海造船厂的厂长办公室里。
船厂厂长老马,是个五十多岁的精干男人,和何振国是老相识,听完林旬的来意,又看了看他带来的图纸,老马沉吟了半晌。
“林总,你这个设备,从技术上说,我们厂完全能做,卷个筒,焊个架子,对我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老马嘬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
“但是,我们厂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到年底了,都是给海军和远洋公司的订单,耽误一天,那个损失……”
言下之意,很明确,能做,但没空。
苏晚晴立刻心领神会,正准备开口谈“加急费”的问题。
林旬却拦住了她,他笑了笑,对老马说:“马厂长,我听说,贵厂最近引进了一条新的等离子切割生产线,但好像一直没能正常运转起来,废品率很高,把您愁得头发都白了不少,是吗?”
老马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僵。
这件事是船厂的最高机密!为了这条生产线,厂里花了上百万的外汇,是他力主引进的。如果最终成了摆设,他这个厂长不但脸上无光,甚至可能要背上“渎职”的责任。
林旬这小子,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你是怎么知道的?”老马的脸色沉了下来。
“马厂长,您别管我怎么知道的。”林旬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笃定,
“我只说一句,你们的问题,出在数控系统的编程逻辑和气压补偿上,外国人给的程序,根本不适应我们滨海这种高湿度的空气环境。”
“给我三天时间,我保证让您的生产线,切割精度和效率,比德国人承诺的指标还高10%。”老马死死地盯着林旬,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挣扎。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口气大得吓人,但关于滨海大道SMA技术的神奇传闻,他也有所耳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