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数再次归零。
但陈启明心中却充满了久违的踏实感。
【简易高炉设计与操作指南】的海量知识,如同刻印般清晰在目。这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一步步建造出来的东西。
他立刻铺开纸张,凭借脑海中的图纸和工艺要求,开始绘制简化版的高炉结构图、鼓风机构造图以及耐火砖的模具图。
“赵小旗!”
“属下在!”
“立刻召集所有最好的泥瓦匠、铁匠和烧窑匠!”
“再派人去城外,寻找最上等的耐火白粘土和高岭土!”
“还有,大量采购石炭(煤)!要最好的!”
“再找些经验丰富的烧炭人,我们需要大量木炭!”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整个制造局迅速围绕“建高炉”这个新核心运转起来。
工匠们看着那些奇特的图纸,议论纷纷。
“这大家伙…是个啥?炼铁炉?咋长得恁怪?”
“这鼓风的家伙什,像是个大风箱,但又不太一样…”
“用石炭炼铁?能成吗?往常可都是用木炭…”
尽管充满疑虑,但陈启明之前的种种“奇思妙想”已初步建立了威信,众人还是依令行动起来。
选址、挖地基、夯土、制坯、烧砖…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
陈启明亲自监督关键环节。他抓起一把找来的白粘土,仔细捻搓,又看了看送来的石炭样本,摇了摇头。
“这粘土杂质太多,耐不住高温。需用水力反复淘洗沉淀,取最细最纯的浆泥制坯!”
“这石炭硫磺味太重,直接入炉,铁质必脆!需先在地窖中闷烧成焦炭!”
工匠们面面相觑,这些要求闻所未闻。
“大人…这…‘淘洗粘土’、‘闷烧石炭’…费时费力啊…”
“照做!”陈启明语气坚决,“欲得精铁,必先利其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成功推行基础工业材料预处理工艺(淘洗耐火土、炼焦),体现了对工业标准的初步追求,文明点数+8。当前点数:8。】
…
高炉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鼓风机的皮革风囊在高温下容易老化开裂。
耐火砖的烧制温度控制不佳,开裂报废者甚众。
首次尝试炼焦,火候没掌握好,得到了一堆半生不熟的煤疙瘩。
陈启明不得不穿梭于各个工坊,凭借脑海中的知识,不断调整工艺,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风囊内层可尝试涂抹一层耐热桐油与石棉粉的混合物!”
“烧砖窑火升温不可过急,需‘文火慢炖’!”
“炼焦窑需严格密封,隔绝空气!”
他甚至挽起袖子,亲自上手示范,弄得灰头土脸,全无朝廷命官的体面。
工匠们从最初的怀疑,渐渐变为信服。这位年轻的大人,似乎真懂这些“贱业”门道。
徐光启偶尔前来视察,见到这繁忙景象和种种新奇工艺,亦是啧啧称奇。
“文远此法,虽看似繁琐,却暗合格物致知之理,深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三昧!”
…
就在高炉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李总旗那边的调查也有了新的进展。
对俘虏的审讯依旧没有突破,那“富商”和黑衣死士牙关紧咬,如同顽石。
但针对其身份的追查却有了意外发现。
通过比对户部档案和江南各州府上报的商人名录,发现那“富商”的容貌特征,与半年前苏州府上报的一名失踪海商高度吻合!该海商主要经营与倭国、琉球的贸易,家资颇丰,却在一次出海后下落不明,本以为遭了海难。
“海商?失踪?”陈启明手指敲着桌面,“‘影海众’…海商…倭国琉球…这之间有何关联?”
同时,对那几块从敌方铁锅上取下的奇特炉渣的分析也有了新的方向。
赵博士查阅了大量古籍矿典,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观测经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大人,此物‘熏色’斑斓,黯蓝赤斑相间,坚硬异常。老朽思来纸上,其特性倒与古籍中记载的两种海外奇矿有几分相似。”
“一曰‘钴料’,源自波斯,其色湛蓝,可用于陶瓷釉彩;”
“二曰‘镍铁’,多见于天外陨星,或极西之地传闻中有‘红土镍矿’,其性韧而耐蚀。”
“钴?!”陈启明眉头紧锁。镍的可能性他早有推测,但钴的出现,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敌人不仅在尝试利用镍,竟然还在摸索钴的冶炼?他们是从哪里同时搞到这两种稀有金属的矿石的?难道都是通过那名海商的海外贸易渠道?
“钴矿…镍矿…‘流火’、‘陨星’…”前瞻的信息碎片再次浮现脑海,但此刻却指向了更复杂的方向!
敌人的技术野心和资源获取能力,再次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刷新了他的认知!
他们不仅在搞火药,还在秘密研究多种特种合金!其技术路线的广度和资源网络之深,远超想象!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