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安带来的南下邀约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陈启明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郑芝龙的势力深不可测,此行福祸难料,必须谋定而后动。
他派出的信使带回了两封回信。
徐光启的回信语气凝重,确认了自己并未对外透露半分“白镍”之事,并再次强调东南海商势力错综复杂,尤其是泉州郑氏,绝非善与之辈,叮嘱陈启明务必谨慎,若非万不得已,切勿亲身涉险。
孙传庭的回信则更为务实,详细列举了福建沿海几家规模较大的海商,其中“郑芝龙”之名赫然排在首位。
孙传庭评价此人“雄踞海上,亦商亦盗,手握重兵,连官府亦让其三分”,并提及近期东南沿海似乎确有荷兰人与郑氏摩擦加剧的传闻,海情紧张。
信末,孙传庭直言不讳地问道:“文远突然打听此人,莫非欲涉海贸?此事风险极大,需从长计议。”
两封信的内容相互印证,让陈启明对郑芝龙的强大和南下的风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直接南下与郑芝龙接触,时机远未成熟。
他需要更多的筹码和更稳妥的渠道。
眼下,必须沉住气,继续积蓄力量。
他将冯安之事暂且压下,决定先冷处理几日,看看对方后续反应。
当前最紧要的,还是夯实制造局的基础,尽快实现燧发枪的稳定量产。
然而,失蜡铸造的效率和镍料的紧缺,依然是两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量产进度远低于兵部的期望,来自上面的压力与日俱增。
这日,孙传庭再次来访,并非为了战棋,而是面色凝重地带来了兵部的正式质询公文。
公文措辞严厉,追问燧发枪量产为何迟迟未能推进,要求限期给出明确答复和进度。
“文远,兵部那群蠹虫,自己造不出好东西,催命的本事倒是一流。”孙传庭将公文拍在桌上,语气带着不满,“但此事也不可久拖,需得想个法子应对才是。”
陈启明看着公文,眉头紧锁。
硬顶肯定不行,但如实汇报技术困境,只会授人以柄。
必须找到一个能暂时转移焦点、展现价值、又能为后续量产铺路的办法。
他的目光扫过工坊内正在用餐的工匠,看到他们碗里粗糙的饭食,心中忽然一动。
一个绝妙的主意浮上心头。
“孙大人,燧发枪量产事关重大,工艺复杂,欲速则不达,仓促赶工,只会出废品,徒耗国帑。”陈启明缓缓开口,“然,大人所言极是,确需有所举措,以安兵部之心,以固将士之念。”
他话锋一转:“不知大人可曾留意,我麾下工匠与寻常军士,气色有何不同?”
孙传庭闻言一愣,仔细看了看周围忙碌的工匠,又回想了一下自己营中士卒的模样,下意识道:“似乎…确实更显健硕些,精气神也更足?”
“大人明鉴。”陈启明微微一笑,“此非无因。制造局近日试行了一套新的伙食章程与若干小物件,本为提升工匠效能,不料效果颇佳。我观边军将士长途奔袭、固守待援时,常因口粮粗粝难咽、炊事不便而体力不济,若能将此等微末小技推广于军前,或能略解将士之苦,稍增战力。”
孙传庭顿时来了兴趣:“哦?是何章程?何种小物件?”
陈启明便将自己试验的“克难饼”(能量棒)的制作方法、便携式饭盒与小炉灶的设计理念,以及初步设想的“铁脚板”鞋垫和简易救护包的想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遍。
他重点阐述了这些物品在提升单兵持续作战能力、减少非战斗减员方面的巨大价值。
孙传庭越听眼睛越亮,他是带兵的老行伍,太清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了!
一份能快速补充体力、易于携带的干粮,一套能快速烧热水、煮热食的轻便炊具,一双能保护双脚长途行军的鞋垫,一包能及时处理小伤口的止血粉…这每一样,都是能救命的宝贝!
“妙!太妙了!”孙传庭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起身,“文远真乃奇才!竟连这些细微处都能想到!此物于军旅之重要,绝不亚于一把好铳!若能量产配发,我军战力必能更上一层楼!”
“大人过奖了。”陈启明谦逊道,“此乃份内之事。只是…制造局如今忙于火器量产,恐无暇他顾…”
“此事易尔!”孙传庭大手一挥,立刻明白了陈启明的意思,“火器量产乃国之重器,自当精益求精,不可操切。这些军需杂物,工艺相对简单,我可奏明兵部,另拨银两,招募军眷另设一坊,专司生产,由制造局提供图样并督导即可!如此,既可解兵部催促之困,又可惠及将士,两全其美!”
“若得大人如此鼎力支持,启明敢不从命!”陈启明顺势应承下来,“制造局定当全力协助,尽快将图样、工艺规程整理出来。”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孙传庭雷厉风行,“我回去便草拟奏章,呈送兵部与陛下!文远,你此次又立下一功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