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部落老者的话语,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岩山部落核心成员心中掀起层层波澜。能获取铜矿的线索,无疑是绝境中的曙光,可这“帮助”背后的代价,显然并非简单的物资交换所能承载。
篝火在洞穴中央跳动,光影在巫、磐与林岩的脸上交替明暗,气氛沉得如同凝固的油脂。星安静地坐在林岩身侧,指尖紧紧攥着衣角,努力捕捉着这场关乎部落命运的对话细节,将陌生的词汇与林岩教过的符号在脑中快速对应。
“你们想要什么?”磐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如石。他习惯了以物易物的直白——兽皮换石器,食物换草药,可“知识”这种无形之物,该如何称量价值?在他的认知里,能抵御风雨的筑屋之法,与锋利的黑曜石一样,是部落安身立命的根本。
克罗与两位老者交换了眼神,最终由那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上前一步,浑浊的目光扫过岩山部落的洞穴:坚固的木栅栏挡住了寒风,洞穴内部被规整划分出不同区域,食物与工具分类堆放,地面铺着干燥的茅草,再不见往日的杂乱与潮湿。
“黑石部落住在河边的石缝与草棚里。”老者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沧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兽皮绳,“雨季一来,河水漫过滩涂,湿气会带走老人和孩子的呼吸。”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林岩身上,语气郑重,“我们想要知道,如何建造能挡住风雨、安稳过冬的‘屋子’。”
要的是“筑屋之术”!
林岩的心脏猛地一缩。传授建筑技术,远比交换兽皮或食物影响深远。这意味着岩山部落独有的生存智慧将外流,可能削弱刚建立的技术优势。他下意识看向磐,果不其然,磐的眉头已拧成疙瘩,握石斧的手微微收紧,显然在本能地抗拒——这是部落拼尽全力才掌握的生存本领,岂能轻易外传?
巫始终沉默着,苍老的目光在林岩与黑石部落老者之间流转,最终定格在林岩身上。她清楚,这种超越狩猎与采集的“智慧”,唯有这个带来火种与弓箭的外来者,能辨明其价值分量。
林岩没有立刻回应,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大脑飞速权衡利弊。
拒绝?意味着失去唯一获取铜矿的机会,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金属冶炼的可能,面对赤岩部落的金属武器,部落将始终处于被动。
同意?虽会分享筑屋技术,却能换来铜矿线索与黑石部落的情报支持,甚至能缔结同盟,共同抵御赤岩威胁。更何况,他传授的只是基础的干栏式建筑雏形,后续的夯土墙、榫卯结构等更复杂的技术仍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非真正的“倾囊相授”。
他忽然意识到,文明的进步从不是闭门造车。知识的流动与交换,本就是推动族群前行的引擎。用一项初级技术,撬动金属时代的入口与潜在盟友,这笔交易,值得冒险。
林岩缓缓抬头,先与巫交换了一个眼神,见她微微颔首,便转向黑石部落的老者,语气沉稳:“可以,我们教你们筑屋。”
磐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解,正要开口,却被林岩抬手拦住。“但有三个条件。”林岩的目光扫过克罗与两位老者,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第一,你们找到的‘红色石头’(铜矿),开采后需分我们一半;第二,关于赤岩部落的所有消息,必须第一时间告知我们;第三,我们是盟友,若赤岩部落攻击岩山,黑石不能袖手旁观。”
三个条件,将“知识交易”升华为“部落盟约”,用无形的智慧,换来了有形的资源、情报与潜在的武力支持。
黑石部落的三位核心成员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惊喜与凝重。老者沉吟片刻,重重点头:“可以,我们答应。”
盟约在篝火的见证下达成。这不再是简单的物资交换,而是两个部落基于生存需求,缔结的首张同盟契约。黑石部落的人没有立刻离开,按照约定,筑屋技术的传授,即刻开始。
林岩将教学地点选在洞穴外不远处的平坦空地——这里靠近水源,地势干燥,既方便黑石部落观察学习,也便于岩山部落监控动静。他没有选择教授复杂的半地穴式建筑,而是结合黑石部落沿河而居的环境,决定从更实用的“干栏式”木屋雏形入手:先打木桩做地基,抬高地面以避湿气与虫蛇,再搭建木架与屋顶,简单且易操作。
岩山部落的猎人与工匠们围在四周,既是“助教”也是“学生”。老石挤在最前排,浑浊的眼睛瞪得溜圆,手中攥着一块木炭,在地上跟着林岩的动作画着简易的框架图,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对他而言,与“建造”相关的一切,都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
林岩拿起石斧,对着一根粗壮的树干比划着:“选直的木头做立柱,底部削尖,用力砸进土里,要稳。”他一边说,一边挥斧砍伐,动作精准有力,很快将树干削出规整的斜面,“两根柱子之间,用横木连接,用藤蔓绑紧,像这样交叉固定,才不会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m.zjsw.org)石器革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