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家掀起的商业风暴并未如林国胜所愿那般瞬间摧垮“晴空科技”,反而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将更多力量卷入其中。风暴眼中心的林晚晴凭借自身的韧性和提前布局的预案苦苦支撑,而真正的破局之力,则来自于她身后悄然联动、高效运转的联盟核心——叶凡与苏雨墨。
擎天资本与苏氏集团的联合战略室内,气氛肃杀而专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分列着供应链、渠道、舆论三条战线的实时动态图。叶凡与苏雨墨并排坐在主位,陈默及双方的核心智囊分坐两侧。这不是一场会议,更像是一个前沿指挥部。
“供应链方面,”陈默率先汇报,指向屏幕左侧,“我们已通过三家离岸关联公司,以市场溢价15%的价格,接手了那三家违约供应商原本供应给‘晴空科技’的全部产能,并通过我们的物流网络,直接配送到‘晴空科技’的工厂,第一批应急元器件将在24小时内到位。差价部分按叶总指示,由擎天资本旗下风险基金覆盖,不走‘晴空科技’账面。”
叶凡微微颔首,目光锐利:“通知我们参股的那几家海外元器件厂商,提高对林氏‘智家科技’的报价,交货期延长百分之三十。”这是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既要保证林晚晴的供给,也要悄悄抬高中对手的成本。
“明白。”陈默记下,继续道,“渠道方面,苏总那边已经发力。”
苏雨墨接过话头,她的声音清晰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苏氏集团已向旗下所有关联渠道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发出内部通告,明确表示‘晴空科技’是苏氏重要的战略盟友,‘星空’系列产品已纳入苏氏智能生态链推荐名录。任何与‘智家科技’达成独家合作的渠道,将自动失去与苏氏未来所有新项目合作的优先权。”
这一招精准而狠辣。苏氏在江城的商业影响力根深蒂固,其生态链的入场券价值千金。为了林家一个仓促推出的“智家科技”而失去与苏氏的长期合作机会,这笔账,精明的渠道商们自然会算。短短半天内,原本态度摇摆的几个大型渠道商立刻转变口风,重新向“晴空科技”抛来了橄榄枝,甚至有两家原本被林家拉拢的渠道,直接终止了与“智家科技”的谈判。
“舆论战场,”苏雨墨切换了屏幕页面,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媒体名单和舆情分析图,“我已经让集团的公关部和法务部联动,针对那几家发布不实报道的媒体,正式发送了律师函,指控他们涉嫌商业诽谤和损害商誉。同时,我们联合了江城财经学院、科技创新协会等第三方权威机构,将于明天举办一场‘智能家居产业发展与创新伦理’研讨会,邀请晚晴作为主讲嘉宾之一,为她正名,也为‘星空’系列的技术优势背书。”
她没有选择简单的口水战,而是拔高到行业规范和创新伦理的层面,利用苏氏的声望和专业背书,直接瓦解那些低劣的谣言。这不仅是危机公关,更是对“晴空科技”品牌的一次强力提升。
叶凡看向苏雨墨,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的手段总是如此高明且得体,既达到了目的,又维持了苏氏高高在上的格调,不会陷入与林家同一级别的泥潭缠斗。
“另外,”苏雨墨顿了顿,目光转向叶凡,带着一丝询问,“我注意到,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林氏集团税务问题以及‘智家科技’产品设计抄袭的‘匿名爆料’,内容颇为翔实,热度上升很快。这是……”
叶凡迎上她的目光,没有否认,语气平淡却带着冷意:“林家的人既然喜欢玩盘外招,就应该有被反噬的觉悟。我只是让一些本该被看到的信息,见到了光而已。”他没有动用水军,只是将陈默收集到的、关于林家的一些真实存在的瑕疵和“智家科技”仓促上马必然存在的设计漏洞,通过技术手段推送到了相关受众面前。真相,有时候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苏雨墨了然,不再多问。这便是她和叶凡的默契,她主导阳谋,他负责奇兵,相辅相成,效率惊人。
接下来的48小时,成了江城商界瞩目的攻防战教科书。
在林晚晴带领“晴空科技”团队奋力稳定内部、对接突然涌来的新供应链和回归渠道的同时,叶凡与苏雨墨在外围构筑的防线展现了强大的威力。
供应链在擎天资本的资本力量下迅速重构并反向施压;
销售渠道在苏氏集团的生态威慑下快速回流并更加稳固;
舆论风波在苏雨墨的高端背书和叶凡放出的“黑料”反制下,风向迅速扭转,公众的关注点从对林晚晴个人的质疑,转移到了林氏集团的不正当竞争和“智家科技”产品本身的问题上。
林家的第一轮凶猛反扑,在这对联盟核心的精准打击和默契配合下,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却坚韧无比的墙壁,攻势迅速瓦解,甚至开始引火烧身。林国胜等人焦头烂额,不仅要应对突然出现的税务质疑和抄袭指控,还要面对家族内部因决策失误、资源浪费而产生的质疑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晴空与围城请大家收藏:(m.zjsw.org)晴空与围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