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着急,看看再说。”刘备笑着,招了招手。
一个女子从堂上走了过来,静静地站在一旁,一双红肿的眼睛看着关羽,还没说话,泪水就涌了出来。
“长生。”
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关羽却彻底呆住了,痴痴的看着杜夫人,声音颤抖。
“是……你?”
“是我,长生,是我。”杜夫人泣不成声。
刘备悄悄地退了出去,仰头看天,一声叹息。
虽然他已经到了辽西,但袁熙怀疑的目光却没有放过他,一直跟着他。
杜夫人的到来,就是袁熙布下的又一根眼线。
关羽不会变心,但杜夫人却会感激袁熙夫妇,以后说不得要劝关羽与袁熙合作,或者通风报信。
他明知这是袁熙的手段,却无法拒绝。
因为就连他的夫人糜氏也觉得袁熙不错,希望他能安心为袁熙效劳,不要再有其他的想法。
从黄巾之乱到现在,天下大乱十五年,死伤无数,该重归一统,恢复太平了。
天下归袁,这是大势所趋,他该认命了。
有时候他也觉得,或许,这就是命。
顽强如曹操,最后都死在了乌巢,他又有什么资格和袁绍一争高下呢?
难道他也要像曹操一样战死,妻妾被分给别人吗?
脚步声响,打断了刘备的思绪,关羽走了过来,凤目含泪,拱手施礼。“玄德,这个女人,我要留下。”
刘备收拾心情,笑道:“当然,我已经命人给你安排住处。一个人可以住在军营里,一家人可不行。”
关羽咽了口唾沫,又道:“袁使君赠关某以美人,关某不能拒绝,却也不会因此离玄德而去。必当临阵斩将,报答袁使君,然后继续为玄德效命,如官渡故事。”
刘备哈哈大笑,拍拍关羽的肩膀。“云长,你我兄弟多年,难道我还信不过你?你且安心,不必在意。”他一声叹息。“就算是我,也要为袁使君效命的。天意如此,谁又能逆天而行呢。”
关羽看着刘备,有些意外。
他能感觉到刘备的沮丧,这是十几年来第一次。
哪怕是最绝望的时候,刘备都没这么沮丧过。
刘备转身离开。“我去给子龙写信,让他不要耽搁,尽快赶到州牧府,向袁使君报到,免得耽误了前程。”
关羽看着刘备的背影,心往下一沉。
赵云至今没有来幽州。原本刘备还有些侥幸,觉得赵云留恋旧情,不会轻易为袁熙效劳,说不定还有机会重归他的麾下,共创大业。如今他却要再次给赵云写信,劝赵云接受袁熙的任命,这是彻底失望了。
事不过三。接到第二封信,赵云就不会再犹豫了。
从此,他和刘备君臣之义已绝。
——
一晃便是四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袁熙接受荀彧、田畴等人的建议,将州牧府、镇北将军搬到了广阳郡治蓟县。
这里更靠近居庸关,方便管理塞外的事务,又靠近渔阳,有什么事,处理起来更便捷。
涿郡的事务,他交给了别驾韩珩和甄尧。
韩珩忠贞清廉,品德无可挑剔,但权谋有限,留在涿郡,兼任太守,更适合他。
田畴则去了渔阳,这段时间正忙着重整铁官的业务。
袁熙身边的事,就交给了镇北将军长史,同时负责两府事务。除此之外,还要负责为他讲解曹操在中原的事,以及兵法。
虽然知道荀彧并不完全是为他,更多的是为了天子和朝廷,袁熙还是愿意信任荀彧,将他的能力发挥到极限,自己掌握全局就行。
他知道自己没有老父亲袁绍的底蕴和号召力,也不如曹操高明,索性授权给荀彧等人,自己把握住最要紧的权力就行。
对他来说,最要紧的权力就是兵权。
幽州的兵权除了原本就有的两万人外,还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鲜于辅等人的旧部,大概有一万人左右,由鲜于辅带去了辽东属国,准备和公孙度作战;一部分是刘备带来的杂胡骑,数量最少,只有千人上下,这还是刘备到辽西之后又招募了一些人的总兵力,原来更少,只有几百人。
刘备不是不想募兵,实在是没钱。
糜家支持他的巨款,早就在战场上败光了。
再有钱的商人,对军队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也正因为如此,袁熙才将甄宓的嫁妆紧紧的捏着不放,一个劲的向袁绍哭穷,要袁绍多调拨一点军资,否则他就无法进攻辽东。
估计袁绍也不希望他这么快就搞定公孙度,反正一直没有回复。
袁熙也乐得清闲,半天处理公务,半天在府中读书,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荀彧。
陪着他的,是两个假儿子,曹冲和何晏。
何晏大一点,今年十岁,已经启蒙了,读过《论语》《孝经》,眼下正在读《春秋》。原本袁熙的意思是让他去学堂,跟着孔融求学,结果他去了两天就不肯去了,说学堂里的同学都是笨蛋,问的全是最简单的问题,不如自学,有什么不懂的,再去问孔融就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