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渝水东岸,医无虑山。
公孙康下了马,登上一侧的山坡,遥望远处的大渝水和西岸的昌黎城,露出一丝不屑地浅笑。
昌黎城头一片死寂,除了迎风飘动的战旗,连个人影都没有。
鲜于辅应该跑了吧?公孙康暗自揣度。
虽然鲜于辅号称有一万人,但那些人都是刘虞的残部,在渔阳躲了几年,还有多少能战之士,谁也不好说。可就算那些人都是壮丁,又能如何,鲜于辅还能战胜他率领的辽东军不成?
这几年来,公孙康跟着父亲公孙度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对辽东军的战斗力非常有信心。
高句丽也好,乌桓人也罢,都不是辽东军的对手,更别说刘虞的残部了。
刘虞是个君子,是个好官,但不擅统兵,这是幽州公认的事实。掌握着绝对优势,还被公孙瓒打得大败,这人就是个典型的书生。
他带出来的兵,还能是什么精锐不成。
真要那么善战,鲜于辅也不会躲在渔阳,不敢攻击袁熙了。
想到袁熙,公孙康更不以为然。
到幽州两年,袁熙什么也没做。别说的辽东,就连近在渔阳的鲜于辅,袁熙都没想过讨平。
当然,也可能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讨不平。
不管怎么说,总之公孙康觉得此战没什么难度,完全可以一举将辽东属国和辽西郡的东部收入囊中,将战绩推进到临渝县,控制傍海道。
守住傍海道,袁熙将来再想进军辽东,可就千难万难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公孙康感慨着,在一块大石上坐了下来。马上就是五月了,即使是辽东,天气也有些热,甲胄也被晒得发烫,他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这实在不是一个作战的好天气。
公孙康叫过亲卫,取来淡酒,灌了一大口,甘甜的酒液入肚,他燥热的心情略微平静了些,抬头看天,见蓝天如洗,白云如绵,不禁一声轻笑,想吟诗一首。
可惜他实在没什么才情,想了半天,喝了不少酒,愣是没憋出一句来。
正自郁闷之际,有人来报,前面发现敌情。
公孙康顿时来了精神,站起身来。“有多少人?”
“大概两三百,全是骑兵。”
“是乌桓人吗?”公孙康有些不安。袁氏和乌桓人走得很近,不仅和亲,还封了好几个单于。如果袁熙向乌桓人求援,乌桓人不会无动于衷。
鲜于辅和乌桓人的关系也不错,他如果向乌桓人求援,乌桓人也可能出兵。
两三百人不可怕,可怕是的这两三百人后面藏着的主力。
“不是,是汉人,统兵的将领姓关。”
“姓关?”公孙康想了想。“是关靖的族人吗?”
一旁的亲卫想了想,突然说道:“会不会是辽西太守刘备的部下?据说他有个兄弟叫关羽,曾在白马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
公孙康吓了一跳,随即又觉得不可能。
且不说这里离辽西还有一百多里,就说辽西太守刘备,也不可能主动出击,赶到昌黎来救鲜于辅。
他虽在辽东,却对刘备不陌生,知道刘备在中原这几年混得不如意,可谓是屡战屡败,而且经常是不战而走,一点也不像幽州人。
就在公孙康犹豫的时候,又有人来报,前面发生激战。己方有一个百人将被杀,损失二三十人。
公孙康大怒,随即下令反击,命校尉柳真率部前去围剿,务必将这些不知死活的援兵驱离。
如果他们不走,那就杀了他们。
安排完,公孙康还不解气,又下了山坡,跳上战马,带着亲卫营赶去增援。
他倒要看看,是谁的部下,居然敢来撩他的虎须。
再厉害,不就是二三百人么?就算你能击败我一千人,还能击败我的亲卫营?
——
关羽看着从四面围来的辽东步骑,夷然不惧,轻踢战马,冲着辽东军将旗所在,直接杀了过去。
赤兔马昂首长嘶,迈开四蹄,发力狂奔。
奉命赶来围剿关羽的校尉柳真远远地看见,暗自喝一声彩。
这匹马真是难得一见的宝马,就算幽州产马,也没见过这么高大强壮的战马,浑身血红,宛如一团流动的火,看着就让人心潮澎湃。
“不要伤了那匹马,我要献给大王。”柳真大声喝道。
“喏。”将士们听了,有的收起了弓箭,有的将弓箭调整了方向,避开了迎面杀来的关羽。
柳真一声厉喝,手中长矛一指,数名手持长矛的亲卫加速冲出队列,扑向关羽,同时遮住了柳真。
两军相交,关羽左手挥刀,右手持矛,左劈右刺,连杀数人,转眼间就到了柳真面前。
柳真见关羽骁勇,暗叫不好,想拨马散开,却来不及了。
关羽杀到跟前,单手绰矛疾刺。
柳真鼓足勇气,怒吼一声,双手舞矛格挡。
两矛相交,一声脆响,柳真如遭雷击,半边身子失去了知觉,手里的长矛也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