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能量海洋的四级节点永久传输站旁,超空间联盟的 “吞噬体巢穴攻坚队” 已集结完毕 —— 这支由先锋探索队为核心、各文明精英补充的队伍,总人数达 50 人,配备了联盟最新研发的 “反吞噬体装备”:阿紫的域外时空共鸣水晶升级为 “巢穴共鸣模块”,能穿透吞噬体巢穴的能量场,感应内部结构;器远带领技术组改造的 “结晶能量炮 Ⅱ 型”,将共生能量与域外结晶的融合比例优化至 7:3,对吞噬体的克制效果提升 2 倍;李三炮的战斗组装备 “玄铁 - 星环复合盾”,外层玄铁抵御物理冲击,内层星环能量抵消吞噬体的时空扭曲;黑爷的探路鼠新增 “巢穴适应基因”,能在吞噬体的能量场中存活 2 小时,背甲加装 “微型爆破装置”,可摧毁小型吞噬体;星澜则在传输站搭建 “远程能量支援平台”,通过三颗卫星的能量网,为攻坚队实时输送星环能量。
“根据探路鼠传回的初步数据,吞噬体巢穴位于四级节点东南方向 150 公里处,” 王大锤指着全息屏上的三维地图,图中深黑色区域标注着 “巢穴能量场”“时空扭曲带”“吞噬体巡逻区”,“巢穴直径约 100 公里,外层包裹着‘淡黑色的能量膜’,膜内的时空扭曲强度达 15Hz,是四级节点雾霭区的 5 倍;巡逻区的吞噬体约 50 只,分为 3 个小队,每小时轮换一次,且具备‘群体意识’—— 一只遇袭,全队会在 3 分钟内支援,比之前的个体吞噬体更危险。”
超空间联盟总部通过远程通讯传来 “装备补给清单”:末世锻造师打造的 “时空锚点手雷”,投掷后能在 100 米范围内稳定时空,抵消扭曲影响;仙界符文师绘制的 “共生防护符文”,贴在装备上可形成共生能量层,防止吞噬体的能量侵蚀;浅蓝文明研发的 “巢穴能量分析仪”,能实时监测吞噬体的能量波动,预判攻击轨迹。“总部已将 3 颗‘时空共生核心’送达传输站,” 通讯中补充道,“这是根据初始域终极实验室的线索模拟制作的原型,能暂时瘫痪吞噬体的能量场,关键时刻可用于突围。”
出发前,攻坚队分为 “侦查组” 与 “支援组”:侦查组由王大锤、阿紫、黑爷及 10 名战士组成,乘坐 “隐形登陆艇”(表面覆盖星环隐形涂层,可规避吞噬体的能量探测),负责探查巢穴结构与实验室入口;支援组由李三炮、器远、星澜及 30 名战士组成,留在 “临时支援基地”(位于巢穴外围 50 公里处),准备远程支援与装备补给,同时监控吞噬体的巡逻动向。
上午 8 点,侦查组的隐形登陆艇出发 —— 艇身的星环涂层泛着微弱的淡蓝光,融入深紫色的域外背景中,器远通过远程调控,将登陆艇的能量信号伪装成 “域外能量碎片”,避免被巡逻吞噬体发现。驶入巢穴外围 100 公里范围时,舷窗外的景象开始扭曲:原本平直的能量海洋 “褶皱” 成波浪状,远处的巢穴能量膜像呼吸的肺叶,每 30 秒收缩一次,释放出淡黑色的 “扭曲能量波”,登陆艇的控制台屏幕出现雪花纹,阿紫立刻启动巢穴共鸣模块:“扭曲能量波的频率 15Hz,每 30 秒一次,我们需在波谷间隙前进,否则会被能量波锁定!”
黑爷放出 10 只 “先锋探路鼠”,小鼠们的微型爆破装置处于待激活状态,沿着能量海洋表面快速向巢穴移动 ——5 分钟后,探路鼠传回数据:巡逻区的吞噬体小队正从西北方向靠近,小队由 8 只吞噬体组成,呈 “菱形阵” 移动,领头的吞噬体体型比普通个体大 30%,背甲有淡红色纹路,显然是 “小队首领”;巢穴能量膜上有一处 “薄弱区”(能量浓度比周围低 40%),下方 10 公里处,探路鼠检测到 “金属结构信号”,与初始域终极实验室的材质一致,推测是实验室的隐藏入口。
“巡逻队距离我们 20 公里,预计 10 分钟后抵达!” 黑爷的声音急促,“我们必须在它们靠近前,抵达薄弱区下方的实验室入口!” 阿紫调整共鸣模块,引导登陆艇向薄弱区俯冲 —— 能量膜的扭曲能量波正处于波谷,登陆艇的隐形涂层与能量膜的频率短暂同步,像穿过一层柔软的薄膜,进入巢穴内层区域。
巢穴内层的时空扭曲更剧烈 —— 登陆艇的外壳偶尔会 “透明化”,露出内部结构;战士们的探索服表面泛起淡红光,时空扭曲导致的 “生理时间差” 开始显现:有的战士手表指针飞速旋转,有的则停滞不动。“启动时空锚点手雷!” 王大锤下令,一名战士投掷出手雷,淡金色的锚点能量在登陆艇周围形成 “时空稳定场”,扭曲现象瞬间减弱,控制台屏幕恢复正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