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援朝的身影消失在青铜门后。
下一秒,他回到了灯火通明的合金走廊。
两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立刻上前,用仪器对他进行快速扫描。
“李援朝同志,情况紧急,一号指挥中心正在等你。”
李援朝换上作训服,推开指挥中心的合金重门。
巨大的环形大厅内,几十名专家正对着眼前的屏幕飞速操作,键盘敲击声汇成一片紧张的交响。
正前方的三维电子沙盘上,晋西北的地形纤毫毕现,一个醒目的红色区域被标记了出来,旁边注有“虎山”二字。
赵将军和十几位将官坐在前排,他们的目光在李援朝进门的一瞬间,便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报告!‘龙渊’一线联络员李援朝,请求汇报!”
“说。”赵将军的声音沉稳有力。
李援朝走到沙盘前,将独立团面临的绝境、总部的命令、兵力、弹药、伤员情况,用最简练的语言全盘托出。
当他说到全团两千多人,平均每支配发不到二十发子弹时,指挥中心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一位负责后勤模型的专家猛地站起,他在自己的屏幕上快速计算了几下,脸色变得很难看。
“将军,根据模型推演,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团此次携带家属和重装备,强行军一百二十公里,穿过两条铁路封锁线……预计、预计人员损耗将超过百分之六十。”
百分之六十!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肩扛将星的军官,眉头都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意味着,还没到虎山,独立团就基本被打残了。
“狗娘养的小鬼子!”一位脾气火爆的少将一拳砸在桌上,“这是要把我们的英雄往死里逼!”
赵将军面沉如水,他抬起手,制止了骚动。
“立刻启动代号‘迁徙’的综合支援方案。”
他的指令一下,整个指挥中心如同被激活的精密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地理信息组,立刻调动0.5米分辨率卫星数据,结合史料,复原1942年所有地貌细节,规划最优行军路线!”
“气象组,接入‘天问’数据库,推演未来72小时内目标区域的精确天气变化,我们需要一场能掩护大部队行动的雾,或者雨!”
“通信组,‘壁虎’单兵通讯器准备得怎么样了?”
一名通信专家立刻回应:“报告将军!三十套‘壁虎’已完成最后调试!
采用量子加密短波跳频技术,绝对无法被侦听和破译。可以保证团、营、连三级指挥实时畅通无阻,声音清晰度等同于面对面交谈!”
另一边,一名侦察技术专家调出一个视频。
屏幕上,一只巴掌大小、形如蜂鸟的飞行器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灵活穿梭,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蜂鸟’微型无人机,三组九架已备妥!搭载高分辨率光学与热成像探头,续航八小时,可三班倒,为独立团提供前方二十公里、两翼各五公里的24小时无间断侦察!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实时传输到联络员的终端上!”
李援朝看着屏幕上那灵巧的“蜂鸟”,心脏猛地一跳。
这东西要是给了李云龙……鬼子的伏兵和暗哨,在他眼里将再无秘密可言。
最后,赵将军站起身,走到电子沙盘前。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他们‘逃’到虎山。”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一道道绿色的安全路线。
“而是让他们,像一次武装郊游一样,大摇大摆地,精神饱满地,走到虎山!”
他回头看向李援朝。
“除了侦察和通讯设备,后勤组再准备五百公斤高能蛋白棒、两百套便携式净水设备和五十个野战医疗急救包。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安全抵达,还要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抵达虎山,准备迎接真正的硬仗!”
“是!”整个指挥中心响起整齐划一的回应。
几小时后,李援朝在模拟训练室里,戴上了VR头盔。
他眼前瞬间出现了晋西北的崎岖山路。他手中拿着一个平板终端,上面正实时显示着“蜂鸟”无人机传回的上帝视角。
左上角是热成像画面,他能清晰看到伪装在草丛里的假人。右下角是通讯界面,他可以一键接通代表着一营、二营的模拟频道。
他在这里,要用几个小时,学会如何指挥一场跨越了八十年的战争。
在他进行最后一次模拟时,赵将军走了进来。
“小李,‘迁徙’计划是你的主要任务。”将军的语气格外郑重。
“但情报组分析,发动这次‘梳篦’大扫荡的罪魁祸首,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极有可能会在扫荡期间,亲临一线督战。”
李援朝心中一动。
赵将军打开一个手提箱,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造型科幻、像是单兵火箭筒,但又小巧得多的管状物。
“这是‘刺客’单兵精确打击系统,测试版。有效射程十公里,采用图像匹配和激光复合制导,可对轻装甲目标或高价值人员进行外科手术式清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把亮剑上交后,国家派来远征军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把亮剑上交后,国家派来远征军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