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里,灯火通明。李援朝将那枚黑色的金属圆片放在桌上,它吸引了晋西北这几位顶尖军事主官的全部目光。
“就这玩意儿?”李云龙伸出粗糙的手指,想碰又不敢碰,脸上写满了三个大字:不相信。“就这铁片片,埋到地里,能听见鬼子走路?”
丁伟也凑过来,捏着下巴,眼神里全是审视:“远征兄弟,这玩意儿……靠谱吗?别是总部那帮秀才们又在纸上谈兵吧?”
楚云飞没有说话,但他紧锁的眉头已经表明了他的疑虑。这种超越时代的作战理念,让他本能地感到一种不真实。
“谱不靠谱,埋下去就知道了。”李援朝没有过多解释,他摊开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用红圈标注了上百个点位,
“我需要你们最精锐、最可靠的侦察兵,分成三队,连夜出发,把这些‘地脉’传感器,按照图纸,埋设在方圆五十公里内所有的山间小路、交通要道和任何可能藏匿部队的区域。”
他看着三人:“这是命令。”
李云龙撇了撇嘴,但看到李援朝那不容置疑的眼神,还是把牢骚咽了回去,扭头对门外吼了一嗓子:“张大彪!给老子滚进来!有新活儿了!”
很快,独立团、新一团和358团最精干的侦察兵们被召集起来。他们看着手里分到的黑色铁片,跟他们的团长一样满腹狐疑。
“排长,这玩意儿咋用啊?跟地雷似的?”一个年轻战士小声问。
“别他娘的废话!”张大彪眼睛一瞪,
“远征先生让咱们埋,咱们就当种地瓜一样给它埋下去!挖个坑,埋了,做好记号,完事儿!都给老子机灵点,别让鬼子哨兵发现了!”
楚云飞则更为细致,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营长,带着一个排的兵力,全程“协助”358团的侦察兵布设,他明确下令:
“看清楚八路军同志的每一个动作,学着点。但不要问,不要碰,记在脑子里就行。”
夜色中,上百道身影如同鬼魅,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晋西北的群山之中。
与此同时,在距离虎山根据地足有七十公里外,一座被伪军重重保护的村庄深处,一间临时改造的指挥所里,电波信号无声地交织着。
一个面容白净、戴着金边眼镜,穿着笔挺军服的日军少佐,正优雅地端着一杯清酒。他就是冈村宁次从本土调来的王牌——土御门安明。
在他面前,一整套德制“九头蛇”无线电侦测设备正安静地运行着,复杂的仪表盘上,几根指针纹丝不动。
“课长,”一名通讯兵恭敬地报告,“支那军的‘天启’信号,已经沉寂超过七十二小时了。”
土御门安明轻抿了一口清酒,嘴角勾起一抹智珠在握的微笑:
“不必着急,鱼儿闻到腥味,总是需要一点时间的。板垣师团是帝国最锋利的太刀,这块肥肉的香气,没有任何一个支那指挥官能拒绝。”
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手指点在一个名为“黑风口”的狭窄隘口上。
“我已经在那里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只要他们的‘天启’敢升空侦察哪怕一秒钟,我的‘九头蛇’就会立刻咬住它的脖子。”
他自信地对下属说道,“猎神,需要的是耐心。而神,往往会死于自己的傲慢。”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独立团指挥部时,焦躁了一整夜的李云龙眼珠子都红了。
“怎么样了?远征兄弟?你那地瓜埋出个啥结果了?”
李援朝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地打开了桌上的战术平板。
随着他的操作,一个淡蓝色的三维地形图在屏幕上缓缓成型。紧接着,地图上开始浮现出无数个或明或暗的光点,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在实时跳动。
“这是……”丁伟和楚云飞瞬间被吸引了过来。
“这就是那一百只‘耳朵’听到的声音。”李援朝解释道。
他手指在屏幕上一划,将地图聚焦到那份“绝密情报”所标示的行军路线上。
果然,一个由无数密集光点组成的巨大红色箭头,正沿着那条山路缓缓移动,其规模和震动频率,完全符合一个重装旅团的特征!
“他娘的!真来了!”李云龙一拍大腿,兴奋地吼道,“跟情报一模一样!鬼子上钩了!部队!集合部队!准备去黑风口!”
丁伟也激动得满脸通红。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被狂喜吞没时,李援朝却摇了摇头,他伸出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将地图的焦点,瞬间放大到了红色箭头的终点——黑风口。
“等一下,团长,你们看这里。”
屏幕上,预设的伏击圈“黑风口”周围的山地里,不知何时,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数十个微弱但极有规律的蓝色光点。
这些光点静止不动。
李云龙和丁伟的欢呼声戛然而止。
赵刚一直盯着屏幕,此刻他看懂了,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指着那些蓝色光点,声音都在发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把亮剑上交后,国家派来远征军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把亮剑上交后,国家派来远征军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