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4日晨,炮火的余温还在焦土上蒸腾,混杂着硝烟与血腥的空气呛得人喉咙发紧。陈砚刚帮着林晚把最后一个断腿伤员转移到防空洞,就听到赵铁柱嘶哑的吼声从前沿传来——“鬼子上来了!黑压压的一片!”
他抓起靠在战壕边的汉阳造,腰间的“平安”子弹袋随着急促的步伐晃荡,后背的伤口被牵扯得火辣辣地疼,那是刚才炮火中被弹片划开的,林晚只来得及用纱布简单缠了两圈。跑到土坡时,正好看到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冲过蕴藻浜浅滩,钢盔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光,三八大盖的刺刀尖挑着水珠,像一群饿极了的豺狼,正朝着3营的阵地扑来。
“都进散兵坑!按训练来!”陈砚的吼声压过日军的“板载”声,手里的汉阳造指向战壕两侧,“一组守左,二组守右,三组殿后掩护,等鬼子到五十米内再开枪!别扎堆,给鬼子的机枪留活靶!”
这是第十七章时他力排李老栓的旧战术、硬推的“班组分散战术”,当时士兵们还对着“三人一组、交替掩护”的沙盘犯嘀咕,此刻却成了保命的关键。王小宝抱着枪,跟在吴老栓身后钻进右侧的散兵坑——坑是昨天连夜挖的,半人深,刚好能藏下两个士兵,坑沿堆着加固用的麻袋,还留着射击的缺口。
“娃子,别慌!”吴老栓拍了拍王小宝的肩膀,他的手指还沾着刚才刨土救哨兵的泥,“眼睛盯着鬼子的脚,别看他们的刺刀,越看越怕。等他们走到跟前,咱就扔手榴弹,准能炸着!”
王小宝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攥紧了枪托,掌心的汗把粗木柄浸得发滑。他的左臂纱布又渗了血,是刚才转移伤员时挣裂的,此刻却顾不上疼——远处的日军越来越近,能看清他们脸上的狞笑,能听到他们皮鞋踩在泥水里的“啪嗒”声,还有军官挥舞指挥刀的“哐当”声。
“赵铁柱!机枪压制左翼!别让鬼子绕过来!”陈砚趴在中间的散兵坑里,透过缺口观察日军动向——有一小股鬼子正贴着芦苇丛往左翼迂回,想抄机枪阵地的后路,那是昨天阿贵牺牲的地方,绝不能再让他们得手。
赵铁柱正趴在土坡后的机枪位上,肩膀的伤口还在渗血,却死死把住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听到指令后立刻调整角度。“俺知道!”他吼着扣下扳机,“哒哒哒”的连发声瞬间撕裂晨雾,子弹像密雨般扫向迂回的日军,最前面两个士兵应声倒地,后面的人慌忙趴在泥水里,再也不敢往前挪一步。
可正面的日军还在冲,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前涌,离阵地只剩八十米、七十米……吴老栓从怀里掏出颗手榴弹,咬开保险栓,却没立刻扔,只是攥在手里等:“再等等!五十米内扔才管用,省着点用,咱们没多少了!”
王小宝看着身边的吴老栓,也跟着掏出颗手榴弹——这是昨天从日军尸体上缴获的,木柄上还刻着日文,他看不懂,却知道这玩意儿能炸鬼子。手心里的保险栓硌得慌,他想起昨天牺牲的那个十六岁新兵,想起阿贵最后说的“没丢苗人的脸”,心里的恐惧渐渐被恨意压了下去。
“五十米!扔!”
陈砚的吼声刚落,吴老栓猛地站起身,手臂一甩,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落在日军队列中间。“轰隆!”一声巨响,泥土和碎肉溅起半人高,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倒了一片,后面的人吓得停滞了一瞬——就是这一瞬,散兵坑里的士兵们齐齐开火,汉阳造的单发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混在一起,像一张密集的网,把日军困在五十米外的泥水里。
王小宝学着吴老栓的样子,扔出了手里的手榴弹。他的动作有些笨拙,手榴弹落在离日军还有十米的地方,却也炸得他们东倒西歪。“俺中了!俺炸到鬼子了!”他兴奋地喊着,又掏出一颗手榴弹,手却被保险栓划破,血珠滴在木柄上,混着汗水往下淌。
“好样的!”吴老栓拍了拍他的后脑勺,手里的枪也没停,一枪击中一个正想爬起来的日军,“再扔两颗,把他们逼回去!”
可手榴弹没剩多少了。王锐从后勤线跑过来,蹲在陈砚旁边,声音发颤:“营长!手榴弹只剩三十颗了!子弹也不多,每个士兵平均只剩五发,再打下去……”
陈砚心里一沉,却没回头,眼睛依旧盯着日军:“先撑着!周明轩呢?师部的迫击炮排怎么还没来?”
“来了!马上就来!”周明轩抱着收音机从防空洞冲出来,帆布鞋底沾满泥,差点摔在战壕里,“师部回电,迫击炮排已经到外围了,三分钟!再坚持三分钟!”
话音刚落,左翼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是之前迂回的日军又开始动了!他们趁着正面牵制,想从阿贵牺牲的芦苇丛缺口冲进来,几个士兵已经爬到了散兵坑附近,手里的刺刀快够到吴老栓的腿了。
“小心!”王小宝喊着,端起枪就扣下扳机,子弹没中,却把那日军吓了个趔趄。吴老栓趁机扑过去,刺刀捅进日军的后腰,嘴里骂着:“狗日的!敢来俺们的阵地,找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zjsw.org)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