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士兵们齐声高喊,声音虽然有些沙哑,却透着股憋了许久的狠劲,回荡在合肥城郊的上空。
吴剑平站在陈砚身后,看着这一幕,眼眶有些发热。他知道,自己没选错人,121师有救了。
当天下午,陈砚就开始着手重整部队。他让王锐统计现有兵力和装备:能战斗的士兵两千一百人,步枪一千二百支,重机枪只剩三挺,子弹每人平均不到三十发,粮食也只够支撑三天。情况比预想的还要艰难。
“先解决粮食问题。”陈砚召集核心骨干开会,“王锐,你带几个人去合肥城里的商会试试,看看能不能借点粮。周明轩,你负责架设电台,联系周边可能存在的黔军残部,让他们尽快来合肥汇合。石勇,你带几个苗族弟兄,去周边村镇看看,有没有打散的弟兄,顺便打探日军的动向。”
“那装备怎么办?”有人问道。
“装备只能靠我们自己找。”陈砚眼神坚定,“日军在合肥周边有不少小股部队,我们可以打伏击,缴获他们的武器弹药。另外,南京突围时我们带回了一些日军的装备,先整理出来,能修的修,能用的先用着。”
会议结束后,各路人马立刻行动起来。陈砚则留在营房,给士兵们做动员,组织大家清理营房、搭建简易的训练场。林晚带着医疗队,在营房旁搭起了临时医疗点,给受伤的士兵换药、治伤,附近的百姓听说黔军来了,还送来一些粗粮和草药,让士兵们心里暖烘烘的。
傍晚时分,石勇带着好消息回来:“副师长,我们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找到了二十多个弟兄,都是103师的,跟大部队打散后就躲在那里,听说我们在合肥重整,都愿意过来!”
紧接着,周明轩也传来消息:“副师长,电台架设好了,已经联系上了六安附近的一股黔军残部,大约有五十多人,他们说明天就往合肥赶!”
陈砚看着一个个好消息传来,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重整121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前路还很艰难,但只要弟兄们团结一心,只要还有杀鬼子的决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合肥城郊的营房上,给残破的军旗镀上了一层暖意。陈砚站在训练场旁,看着士兵们自发地练习刺杀,虽然动作还很生疏,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林晚走过来,递给他一个粗布包:“里面是百姓送来的红薯,你吃点垫垫肚子。”
陈砚接过红薯,掰了一半递给林晚:“你也吃。孩子们安置好了吗?”
“安置好了,慈善机构的人来接走了,说会好好照顾他们。”林晚点点头,看着训练场的士兵们,“你看,只要有希望,大家就有劲头。”
陈砚望着远处的天空,心里默念:张铁柱,弟兄们,我们在合肥重整旗鼓了,很快,我们就会带着121师,再次奔赴战场,为你们报仇,为黔军争光,为国家守土!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zjsw.org)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