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光,一晃而过。
这日,天刚蒙蒙亮,孙绍便在凌统的陪同下,骑着马,优哉游哉地开始了他对朱崖郡的“深度游”。
说是巡视,其实更像是大型农村纪录片拍摄现场,只不过主角是他这个“空降”的少主。
一路行来,孙绍的心情也从最初的“度假模式”逐渐切换到了“扶贫攻坚模式”。乖乖,这朱崖郡的村落,那叫一个原生态。
茅草屋顶摇摇欲坠,墙壁多数是泥土糊的,有些还露着大窟窿,用破布烂衫堵着,风一吹,整个屋子都跟着哆嗦。
田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像是营养不良的豆芽菜。村民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见他们这些官老爷,眼神里带着三分畏惧,七分麻木。
“凌叔,这就是咱们朱崖郡的普遍情况?”孙绍在一处名为“石头村”的村口勒住马,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这村子,连个像样的栅栏都没有,几只瘦骨嶙峋的鸡在土坷垃里刨食,看见人来,连跑的力气都欠奉。
凌统脸上有些挂不住,叹了口气:“少主明鉴,朱崖郡地处偏远,朝廷素来不甚重视,加之海寇袭扰,百姓生活困苦,农业……唉,实在是一言难尽。”
他指着不远处一块地里,一个老农正费力地扶着一个笨重的直辕犁,两头瘦牛拉得气喘吁吁,犁过的地深浅不一,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孙绍看得直摇头。这生产力水平,别说奔小康了,能混个温饱都得谢天谢地。
逛了几个村子,情况大同小异。孙绍的心也跟着沉甸甸的。
看来,光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拖延时间还不够,得赶紧把根据地建设搞起来,不然手底下这帮老兄弟跟着自己,怕不是要喝西北风。
回到郡守府,孙绍直接吩咐下去:“传令下去,所有在府的文武官员,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开会!一个都不能少!”
半个时辰后,郡守府议事厅。
太史慈、凌统、林东、林浩等一干核心成员悉数到齐。众人见孙绍面色凝重,不复往日的嬉皮笑脸,心中都有些打鼓。
孙绍这是又憋什么大招呢?还是说建业那边真来人了?
孙绍也不废话,开门见山:“诸位,今日请大家来,是想商议一下咱们朱崖郡的民生大计。”
他顿了顿,扫视一圈,“我今天跟着凌叔去下面村子转了转,情况嘛……不容乐观。
田地贫瘠,耕作方式落后,百姓食不果腹。长此以往,莫说发展壮大,便是维持现状都难。”
太史慈点头:“主公所言极是。末将也曾为此事忧心,只是苦无良策。传统农具,效率确实低下。”
凌统附和:“是啊,尤其是耕地,耗费人力畜力巨大,开垦新田更是难上加难。”
林东挠了挠头,憨憨地问:“绍哥,那咋办?要不,俺带人去抢……哦不,去‘友邦’借点粮草?”
林浩赶紧拉了他一把:“东哥,别添乱!绍哥肯定有办法。”
孙绍被林东逗得嘴角抽了抽,这憨货,脑子里除了打架就是打劫,能不能有点技术含量?
他清了清嗓子:“抢劫……啊呸,‘友好交流’那是下下策。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两样新玩意儿。”
说着,孙绍走到议事厅中央的空地上,捡起一根侍卫用来捅火盆的烧火棍,在地上比划起来。
“首先,是这个。”孙绍在地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带着弧线的玩意儿,
“大家看,这是我们现在用的犁,直辕,笨重,转向不便,耕地深浅难控,对不对?”
众人点头,这玩意儿他们太熟了。
孙绍又画了几笔,将那直线变成了一条优美的曲线:“现在,我们把它改成这样,弯辕,
再配上可以调节犁铧入土深度的装置。我给它取个名字,叫‘曲辕犁’!”
“曲辕犁?”太史慈和凌统面面相觑,这弯的跟直的,能有多大区别?
林东更是凑近了,瞪大眼睛瞅着地上的鬼画符:“绍哥,这……这不就是把直的掰弯了嘛?有啥用啊?难不成它还能自己拐弯找地耕?”
孙绍打了个响指:“嘿,你这憨货,还真说对了一半!这曲辕犁,首先,它结构更灵活。你想想,直的木头多占地方,多沉?
弯的呢?是不是更轻巧?操作起来,转弯掉头,那叫一个丝滑,小块田地,边边角角,都能给你犁得明明白白!”
他见众人若有所思,继续道:“其次,省力!辕杆弯了,牲口拉起来更顺畅,阻力小了,牛马兄弟们也能少遭点罪,咱们的农夫操作起来也更轻松。
同样的时间,以前犁一亩地,现在说不定能犁一亩半!效率噌噌往上涨!”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能调深浅!”孙绍用烧火棍在地上戳了戳,“不同土质,不同作物,需要的深度不一样。
以前那老犁,全凭经验和力气,现在有了调节装置,想深就深,想浅就浅,精准打击,保证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最温柔的对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