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十日,风浪颠簸远不及诸葛瑾内心的惊涛骇浪。
孙绍那句“让他把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挪挪,让我坐上去试试暖不暖”,如同魔音贯耳,日夜在他脑中回响。
这已经不是暗示,这是明晃晃的宣战。
他怀揣着这颗足以引爆整个江东的霹雳,只觉得衣衫下的皮肤时刻被冷汗浸透。
船刚靠岸,吴王府的侍卫便已等候在侧,神情肃穆。
“诸葛大人,吴王召见。”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冰冷的指令。
诸葛瑾踉跄下船,双腿发软,几乎是被侍卫半架着塞进了马车。
诸葛瑾到了吴王宫,吴王孙权的“正堂”,与孙绍那“丐帮分舵”般的茅草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孙权端坐于上首,一身深色锦袍,面容沉静,不怒自威。
堂下两侧,文臣武将分列,诸葛瑾甫一踏入,便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当头罩下,双膝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下官诸葛瑾,叩见吴王。”他伏在冰凉的地板上,连头都不敢抬。
孙权并未立刻让他起身,也未开口。
诸葛瑾的冷汗已经湿透了背脊,他能感觉到孙权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他身上,审视,掂量。
“子瑜,起来说话。一路辛苦了。”
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让诸葛瑾心头一颤。
他颤巍巍地站起身,躬着腰,始终不敢直视孙权。
“谢吴王。”
孙权端起案几上的茶盏,轻轻拨了拨浮叶:“朱崖一行,可还顺利?孙绍…他还好吗?”
最后三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像重锤敲在诸葛瑾心上。
诸葛瑾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干涩:“回吴王…孙绍公子他…他一切安好,只是…只是……”
他“只是”了半天,却说不出下文。
孙权放下茶盏,发出“笃”的一声轻响。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孤恕你无罪。”
诸葛瑾心一横,知道今日之事躲不过去,索性将孙绍那破落的“孙府”、歪扭的牌匾、龇牙咧嘴的Q版小老虎,以及那幅“新手村”地图,一五一十地细细描述了一遍。
他刻意渲染了孙绍环境的“凄苦”,试图为接下来的重磅炸弹做些铺垫。
堂下众臣听闻,已有人面露不屑,有人暗自摇头。
孙权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他还说了什么?”孙权追问,语气依旧平静。
诸葛瑾闭了闭眼,将孙绍那番“金丝雀”的言论,以及最后那句石破天惊的“让他把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挪挪”,原原本本地复述了出来。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割得他自己生疼。
话音落下,整个正堂刹那间静得落针可闻。
空气仿佛凝固了。
诸葛瑾说完,便再次拜伏于地,身体抖如筛糠:“下官转述公子之言,绝无半句虚假!公子狂悖,下官有劝,但他不听…吴王恕罪!吴王恕罪!”
他已经做好了承受雷霆之怒的准备。
孙权没有立刻发作。
他只是停止了敲击手指的动作,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椅背上。
过了良久,一声极轻的,仿佛叹息又仿佛冷笑的声音,从他喉间逸出。
“呵呵…椅子…他的椅子…”
这声音不高,却让堂上所有人都打了个寒噤。
“竖子狂妄!”一声怒喝打破了沉寂。
老臣张昭排众而出,须发戟张,满面通红:“吴王!此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父伯符将军英雄一世,怎会生出如此不肖之子!
竟敢觊觎大位,口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此风断不可长!臣恳请吴王,即刻发兵朱崖,将此獠擒回建业,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否则,国法何在?人心何安!”
张昭一番话说得是义愤填膺,掷地有声。
“臣附议!张大人所言极是!此等叛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立刻有数名武将出列,声若洪钟。
“请吴王下令!”
一时间,群情激愤,喊杀之声不绝于耳。
诸葛瑾伏在地上,更是大气不敢出,只觉项上人头摇摇欲坠。
孙权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平静,仿佛刚才那番足以掀翻江东的言论,不过是顽童的一句戏言。
“子布先生,诸位将军,稍安勿躁。”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依旧伏地的诸葛瑾身上。
“子瑜,你且说说,那孙绍,除了这些狂言,可还有其他举动?他身边都有何人?有多少兵马?”
诸葛瑾不敢怠慢,连忙将孙绍身边有太史慈、凌统、林东、林浩等人的情况,以及他们平日里不过打猎取乐,并无招兵买马迹象等细节,一并禀报。
“太史慈…凌统…”孙权口中咀嚼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这两个人,都是江东宿将,尤其是太史慈,当年也算是与他父兄并肩作战的人物。
“吴王,太史慈、凌统二人,虽有些旧功,但如今助纣为虐,与叛贼为伍,亦不可姑息!”张昭再次进言,语气坚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