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经典《黄帝内经·素问》有言:“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炼丹师需能体会这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并顺应之。若其人性情暴戾,与“火”之暴烈天性相合,却难掌“水”之温润;若心思过于阴柔,又难驭“金”之刚锐。故需心性与万物相感,其天性近乎“道”之中和,方能调和鼎鼐,平衡五行。
炼丹一道,若想走到极致。需得天赋为门,如有灵根之种。此乃最无可奈何,却也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决定了炼丹师所能达到的上限。此天赋,乃是一种对能量、对药力精微变化的超凡感知力与掌控力。常人看来无异的火焰,在其眼中或许有青、赤、黄、白、紫之分,对应着不同的药力萃取效果;常人无法感知的药力融合过程,其神识却能“看”到其中气机的流转与变化。这近乎一种本能,如同生而具有的“道胎灵根”。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论及修仙资质时,便隐晦提及“仙人有种”,虽过于绝对,但也点明了某种先天禀赋的重要性。陈承安当年能一手同炼五行属性各异之丹,正是这种旷世天赋的体现,其神识之强大、掌控力之精微,已非凡俗所能想象。
正因这四重要求环环相扣,严苛无比,千年以来,丹盟广场上陈承安的雕像才能始终屹立,其留下的传说才能成为绝唱。无数惊才绝艳之辈,或败于心性不坚,或失于悟性不足,或困于天性不合,或限于天赋之槛,终无人能再现那五行大丹信手拈来、并行不悖的神话。而陈承安本人,其境界早已超越了当年考核时所展现的层次,踏入了更为玄妙不可言的丹之大道。
最后,炼丹师也是修士,炼丹所需的材料自然得去争取,像陈承安当年在地球的时候,先是靠着一手炼丹之术闻名修行界,然后名声闯出来了才有的那些修行界的朋友慕名而来。而地球的修行界其自有森然的制度和体系,而陈承安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他是陈家子弟这也是事实,即便庶出,但陈家的名头就是最大的助力。
如今这修行界却不是如此,这个世界拳头大就是道理,没有自保之力是无法在这修行界立足的,所以说,陈承安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靠的是惊艳绝伦的武力还有炼丹之道。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丹辰子那里出来,陈承安直接出了皇城,在陈家的传送阵那里直接回了北境的寒冥关。
乖孙子归来,陈破山自然是老怀大慰,尤其陈冥渊之前回来了以后,这位几经风雨的老人彻底放下了牵挂。
儿子是冥界之主,其权柄滔天不说,修为更是深不可测。孙子也争气,儿孙都好好地,陈破山竟然不知不觉半只脚踏入了道境。只等着心中大道理念成熟,便是站在这个世界修行界最巅峰的行列了。
与宝贝孙子闲聊一阵,陈承安说明了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他要开坛讲道,而且是丹道。
庭院内,茶香袅袅。
陈破山听完孙儿要开坛讲道的想法,眼中欣慰与探究之色并存:“安儿,你如今身份、修为皆已不同往日,为何想起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讲丹道?须知,法不可轻传。”
陈承安神色平和,目光却深邃如星海,他缓缓道:“爷爷,正因孙儿站在了如今的位置,俯瞰过丹道之巅的风景,才更觉责任重大。”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凝而坚定,“孙儿遍览诸界,见惯了许多丹师、医者,为了一纸秘方,一种手法,便固步自封,敝帚自珍。使得无数精妙丹术、活人之法,或因门户之见,或因传承断绝,最终湮没于岁月长河,而世间病厄伤痛,却从未因此减少。”
他抬手,指尖一缕混沌之气萦绕,演化出生死枯荣、草木滋长的景象。“丹道是什么?是活人之术,是向天争命、护佑生灵之法!它不该是锁在密室里的秘籍,不该是某个宗门、某个世家独占的瑰宝。它应该如同这阳光雨露,泽被苍生。”
陈破山闻言,神色动容,他感受到孙子话语中那股煌煌正气与宏大格局。
“对了,这是改良之后的战兵诀,比之从前更加适合凡人修行,而且效果也提升了一倍有余。”说罢,陈承安随手取出一个玉简,上面记录了他自创的《战兵诀》这门功法。
实际上他的这部功法已经有了很深的底蕴。最开始的《战兵诀》乃是陈承安根据陈破山修行的潮汐劲加上地球上的古武术修行之法改良而来,然后一点一点磨练,优化,辅以陈承安特制的丹药,让这部功法虽然广为流传,但没有但要辅助便不能够完全修炼。
幽冥地府一行,陈承安先是诓骗小和尚玄明的《不灭金身诀》,然后自己得了《八九玄功》的传承,他仔细思量之后,将《不灭金身诀》的一些修行法门外加《八九玄功》的入门功法也编入了《战兵诀》当中,如今的《战兵诀》已经不输那些传承悠久的门派的镇派功法。
“爷爷,这功法可以推广出去,不过若是想要在这功法上有所建树,当然还是少不了我之前给的那些丹药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请大家收藏:(m.zjsw.org)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