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花坊的晨光刚漫过窗台,苏晚就捧着沈氏夫妇的旧照片坐在石桌旁。照片边缘已有些卷边,背面“民国三十一年春”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她指尖的淡白光轻轻扫过照片表面,感知里突然涌入一股强烈的灵脉波动——不是以往温和的共鸣,是带着画面感的“冲击”,像有人突然在她眼前展开了一幅活的民国画卷。
“怎么了?”陈砚提着早餐走进来,看到苏晚盯着照片出神,连指尖的光都在微微颤抖。他将豆浆油条放在石桌上,妹妹的旧罗盘顺势摆在照片旁,指针竟朝着照片中心转动,边缘的绿光与照片的白光交织,形成细碎的光带。
苏晚抬起头,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散的恍惚:“照片里有‘时光碎片’,我能看到他们当年在私塾的场景——沈先生在教学生认灵脉符号,沈太太在窗台上种绿萝,连学生们的笑声都能‘听’到。”
陈砚立刻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照片——没有特殊感觉,却能看到苏晚眼底映着的画面:青石板铺的私塾院子,老槐树的影子落在地上,十几个穿蓝布衫的孩子围在沈先生身边,沈太太手里拿着绿萝幼苗,正对着一个小女孩笑。“你能控制这种‘看见’吗?”他轻声问,生怕惊扰了这脆弱的灵脉连接。
苏晚摇摇头,又将指尖贴回照片:“只能跟着碎片走,画面会自己跳。你看——”她指着照片里沈太太的发簪,“现在能看到她父亲送她发簪的场景,说‘这簪子能感知灵脉,以后你要像保护它一样保护灵脉’。”
陈砚赶紧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下苏晚描述的画面:“这可能是‘灵脉记忆具象化’,只有和残影有血脉或灵脉关联的人才能触发。你和沈太太有亲戚关系,才能看到这些碎片。”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林晓说顾小军那里还有顾明远当年拍的火灾现场照片,说不定也藏着时光碎片,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两人骑着电动车往北巷走,路上苏晚还在断断续续描述照片里的碎片:沈氏夫妇结婚时,柳静先生亲自来道贺,送了他们护灵铜片;沈太太怀孕时,在老槐树下埋下一个装有灵脉粉末的铜盒,说要给孩子留个念想;火灾前一天,沈先生把护灵箱藏进书架,还在旁边放了一张给女儿的字条,写着“等爹回来教你认星星”。
“字条!”陈砚突然停下车,“我们之前在护灵箱里没看到字条,说不定还藏在图书馆的书架里!找到字条,就能更清楚他们当年的计划。”
苏晚点头,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涩——沈先生终究没能回来教女儿认星星,那张字条,成了永远没能送出的牵挂。
到了顾小军的修车行,顾小军正在给一辆旧自行车补胎。看到他们,他立刻放下工具,从里屋拿出一个铁盒:“我爸当年拍的照片都在这儿,有火灾前的私塾,也有火灾后的废墟,你们慢慢看。”
铁盒里的照片用牛皮纸小心包着,陈砚拿出一张标注“民国三十一年冬·私塾课堂”的照片——和沈氏夫妇的旧照片不同,这张是黑白的,却能清晰看到沈先生在黑板上写栀锁纹,沈太太在旁边帮学生整理笔记。
苏晚的指尖刚触到照片,感知里的画面瞬间切换:昏暗的课堂里,沈先生压低声音对学生说“最近有黑衣人在附近转悠,你们看到陌生人要赶紧跑”,沈太太则把一张画着灵脉节点的纸偷偷塞给前排的学生,“把这个交给你爹,让他赶紧加固灵脉屏障”。
“他们早就知道危险。”苏晚轻声说,眼底泛起一丝湿润,“却没想着自己跑,还在保护学生和灵脉。”
顾小军叹了口气,又递过一张火灾现场的照片:“这张是我爸偷偷拍的,当时消防员还没到,他看到沈先生从火里冲出来,怀里抱着个孩子,又回去救沈太太,之后就没出来了。”
苏晚的指尖刚碰到这张照片,身体突然晃了一下——感知里的画面变得滚烫:火舌吞噬着私塾的屋顶,沈先生抱着一个学生冲出来,学生的衣服还在冒烟;他回头看了眼燃烧的教室,沈太太的声音从火里传来“护灵箱在书架第三层”;他咬咬牙想冲回去,却被两个黑衣人拦住,其中一个人左手缺了小指,手里的匕首正对着他的胸口。
“黑衣人拦住了他!”苏晚的声音带着颤抖,“沈先生不是没跑出来,是被黑衣人挡住了!顾明远看到的,可能只是一部分!”
陈砚立刻拿出顾明远的调查笔记,翻到“火灾目击”那一页:“笔记里写‘沈先生冲入火海后未出’,没提黑衣人——顾警官当年可能没敢写,怕被报复。”他抬头看向顾小军,“您父亲有没有跟您说过,火灾后有没有找到沈氏夫妇的遗体?”
顾小军摇摇头:“没找到,我爸说火灭后只找到一些烧焦的衣物和一个铜簪头——应该是沈太太的发簪。他总说,沈先生夫妇可能还活着,只是躲起来了,直到去世前都还在找他们。”
苏晚的指尖还贴在照片上,画面又跳了——火灾后的废墟里,顾明远偷偷捡起那个铜簪头,藏在怀里,后面跟着两个黑衣人,正对着废墟指指点点,缺小指的黑衣人说“没找到护灵箱,再搜搜附近”。“顾警官藏起了簪子!”她突然说,“他怕黑衣人发现簪子能感知灵脉,顺着线索找到护灵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霓虹残影:都市异闻簿请大家收藏:(m.zjsw.org)霓虹残影:都市异闻簿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