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比赛场馆内,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锁定在评委席上,尤其是那位率先品尝、德高望重的董老爷子身上。
董老爷子闭着眼睛,喉结微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将那口清汤彻底咽下。然后,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放下了手中的汤勺,仿佛那汤勺有千钧之重。
他依旧没有睁开眼,眉头先是微微蹙起,似乎在极力捕捉和分辨着什么,随即,那紧蹙的眉头又缓缓舒展开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近乎迷醉的神情。他的脸上,竟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
其他几位评委也陆续从那种“石化”状态中回过神来,彼此交换着眼神,那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不可思议,以及一种被极致美味冲击后的茫然。
“董老……”旁边一位较年轻的评委忍不住低声唤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颤抖。
董老爷子终于睁开了眼睛,那双看透世事沧桑的眸子里,此刻精光闪烁,他没有理会旁边的同伴,而是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电般射向一直静立不动的林小风。
“这汤……”董老爷子的声音带着一种沙哑的质感,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你这‘开水’……是如何吊出来的?”
此言一出,全场窃窃私语声瞬间响起!董老爷子没有评价,而是直接询问做法,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不寻常的信号!
张知味的心猛地往下一沉,脸色微微发白。
林小风面对董老爷子锐利的目光,依旧从容,他微微躬身,语气平和:“回董老,正如大家所见,就是用了那些材料,小火慢炖,仔细过滤而已。”
“不可能!”张知味终于忍不住,失声喊道,他几步冲到评委席前,指着林小风那碗汤,“火腿边角料、普通的香菇干贝,就算泡发的水留下,也不可能吊出这种……这种……”他似乎找不到准确的形容词,但脸上写满了“绝无可能”。
董老爷子抬手,制止了张知味近乎失态的质疑。他重新将目光投向那碗开水白菜,对林小风道:“你继续说。”
林小风点了点头,缓缓道:“食材虽有贵贱,但鲜味的本质并无不同。火腿、干贝、香菇,其鲜味来源,无非是氨基酸、核苷酸等呈味物质。关键在于如何将它们最大限度地萃取出来,并完美融合。”
“我用温水而非开水泡发,是为了避免外部蛋白质过快凝固,锁住鲜味,让干货内部的鲜味物质能更缓慢、更充分地释放到水中。泡发的水,自然是第一道鲜味的精华。”
“拍松火腿,是为了破坏纤维,让内部的鲜味更易析出。”
“小火慢炖,是为了让水温始终保持在将沸未沸的‘虾眼水’状态,避免剧烈沸腾导致汤汁浑浊,脂肪乳化,更重要的是,让各种鲜味物质在温和的环境中慢慢相互渗透、叠加、融合,形成复合的鲜味,而不是相互冲撞。”
“最后,用细密的纱布过滤,是为了去除所有细微的脂肪颗粒和杂质,只留下最纯粹、最清澈的汤底。至于这菜心……”林小风指了指汤碗中那棵宛如玉雕的白菜,“它并非主角,而是一个媒介。用这清澈的汤去慢慢浸透它,让它吸收汤汁的鲜味,同时,它本身一丝极淡的清甜,也能反过来衬托汤的鲜美,形成一种平衡。喝汤,亦食菜,口感清鲜,不至寡淡。”
林小风的解释清晰而平静,没有一丝炫技的意味,却让在场的许多专业厨师陷入了沉思。这些原理他们或许都懂,但真正能用最廉价基础的食材,将每一个细节执行到如此极致,心性、耐心和对火候、味道的理解,缺一不可!
董老爷子听完,久久不语。他再次拿起汤勺,这一次,他没有只喝汤,而是小心地舀起一小块那嫩黄的菜心,连同少许清汤,一起送入口中。
菜心经过精准的焯水(如果前面有提及处理过程需保持一致)或者说被滚烫的清汤瞬间浸透,已经变得极其软嫩,几乎入口即化。清汤的鲜美瞬间占据整个口腔,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纯净的鲜,不像佛跳墙那般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厚重感,它如同初春消融的雪水,清冽、甘甜、温润,悄无声息地渗透每一个味蕾,然后鲜味如同涟漪般层层荡开,绵长不绝。而菜心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清甜,恰如其分地中和了长时间炖煮可能带来的极细微的腻感(尽管这汤清澈见底,但鲜味浓缩到一定程度亦会产生腻感),让整个味觉体验变得无比清爽、舒适。
“返璞归真……大巧不工……”董老爷子放下汤勺,喃喃自语,他看向林小风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意味,有惊叹,有欣赏,甚至还有一丝感慨。
他转向其他评委,沉声道:“诸位,投票吧。”
评委们纷纷从那种极致的味觉体验中回过神来,表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品尝环节结束,进入紧张的评分投票阶段。张知味脸色铁青,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他对自己佛跳墙的品质有绝对自信,但那碗“开水”带给评委们的冲击,让他第一次产生了强烈的动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味界传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味界传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