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猪前腿肉(夹心肉),筋膜少,吸水性好,口感滑嫩。”
“伊比利亚黑猪的梅花肉,脂肪品质极高,带有独特的坚果香气。”
他将这几块肉分别摆开,如同鉴赏宝石一般,仔细观察其色泽、脂肪分布和纹理。
“馄饨馅,需要一定的脂肪来提供润泽度和香气,但过多则会油腻。肥瘦比例,控制在四比六是黄金比例。瘦肉提供口感和肉香,肥肉融化后带来汁水和油润。”
他最终选定了那块黑猪颈背肉和土猪前腿肉,按一定比例搭配。
“颈背肉提供极致的嫩滑和香气,前腿肉保证吸水和成型。至于伊比利亚猪肉,香气太独特,会掩盖其他味道,不适合做主角,或许以后可以尝试做高级版本,但今天,我们要的是最纯粹的‘家常’升级。”
选好肉,接下来是处理。
“肉,必须手工剁!”林小风斩钉截铁,再次否定了料理机,“机器的刀片高速旋转,会摩擦产热,破坏肉的细胞结构,导致肉质变柴,而且绞出的肉泥没有颗粒感,口感单一。”
他拿起两把沉重的厚背剁刀,深吸一口气。
“剁馅,讲究的是‘细切慢剁,先切后斩’。”
他先将搭配好的猪肉,仔细地剔除掉所有 visible 的筋膜和血管。然后,运刀如飞,将其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最后切成极其均匀的绿豆大小的肉粒。
这一步,极其考验刀工和耐心。只见他手腕稳定,下刀精准,刀刃与砧板碰撞发出密集而富有韵律的“铛铛”声,肉粒在他刀下如同被尺子量过一般,大小几乎完全一致!
李默和小刘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大气都不敢喘。他们这才明白,之前比赛时林小风展现的刀工,恐怕还留有余力!
肉粒切好,并不算完。林小风开始双刀并用,进行“剁”的工序。他不是胡乱砍剁,而是有节奏地、轻重交替地落下,目的是将肉粒的边缘斩得稍微模糊一些,增加肉馅的黏性,便于成型,同时又保留大部分颗粒感,确保口感。
整个剁馅过程,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直到肉馅达到一种“粘稠起胶,颗粒分明”的完美状态。肉馅粉红润泽,散发着最纯粹、最诱人的肉脂香气。
“接下来,是调味和打水。”林小风将剁好的肉馅放入一个宽口的盆中。
调味依旧简单:盐、极少量白糖(仅仅为了提鲜,吃不出甜味)、白胡椒粉、无添加的淡口酱油、以及最重要的——现磨的姜汁和葱白末(只用葱白,葱绿容易出水且味道冲)。
“姜和葱,不能直接放入馅中剁碎,那样味道过于激烈,且容易出水。必须挤成姜汁,葱只要葱白末,才能更好地与肉馅融合。”
然后,是最关键的“打水”。这次,林小风没有用泡香菇干贝的水或者花椒水。
他选用的是——清澈的、冰冷的鸡汤。
“鸡汤本身带有鲜味,而且油脂含量低,不会让馅料变得油腻。冰冷是为了在搅打过程中,让肉馅的脂肪和蛋白质更好地乳化,吸收更多水分,使得馅料更加多汁。”
他一手持筷,一手缓缓将冰冷的鸡汤,分次、少量地淋入肉馅中。另一只手则顺着一个方向,以一种近乎恒定的、不快不慢的速度,开始搅打。
他的动作充满了耐心和一种奇异的节奏感。每一次加入鸡汤,他都搅打到肉馅将水分完全“吃”进去,盆底不见丝毫水迹,肉馅变得愈发黏稠、上劲,颜色也更加鲜亮。
“打水的过程,是让肉馅‘活’起来的过程。你看,”林小风示意李默和小刘靠近观察,“肉馅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有光泽,而且抱成一团,用手拍打,会有‘啪啪’的弹性。这就说明,水分和蛋白质、脂肪已经充分乳化,达到了最佳状态。”
最后,他淋入少许芝麻油增香,再次搅拌均匀。
然后,他将调好味的肉馅覆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
“冷藏至少一个小时。让味道充分渗透、融合,也让肉馅稍微凝固,便于后续包制。”
做完这一切,林小风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越发璀璨。
“馅料,是基础,也是灵魂。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最终成品的口感和味道。”他看着李默和小刘,郑重地说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我说比赛的馄饨,只发挥了七成吗?”
李默和小刘看着那盆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光泽、仿佛拥有生命力的肉馅,呆呆地点了点头。
仅仅一个馅料,就有如此多的讲究和学问!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馄饨”的认知!
而这,还只是【极致之馄饨】的第一步。
喜欢味界传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味界传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