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了!”
这三个字,清晰、坚定,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不容置疑的决心,在安静的茶室中回荡,仿佛连空气中漂浮的茶香都为之一凝。
郑国栋和董老爷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毫不掩饰的赞赏和欣慰。他们见过太多在机遇面前畏首畏尾、权衡过度而错失良机的年轻人,也见过一些被突如其来的名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的例子。像林小风这样,面对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巨大诱惑与压力,却能如此迅速地冷静分析、权衡利弊,并最终展现出如此果决勇气和担当的,实属凤毛麟角。这份心性,远超他的年龄。
“好!”郑国栋抚掌轻赞,洪亮的声音里带着真切的笑意,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有魄力!沉稳果决,我就知道,董老没看错人!”
董老爷子轻轻捻着胡须,脸上带着温和而深邃的微笑,眼中满是期许:“小风啊,既然接下了,就要有全力以赴的准备。这不仅仅是一次烹饪任务,更是一次对你心性、技艺和视野的全面历练和学习。这个舞台,不一样。”
“晚辈明白!”林小风霍然起身,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衣襟,对着二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前辈再次郑重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定当竭尽所能,不负二位前辈厚望,不负此托!”
奇妙的是,一旦做出了最终决定,林小风原本激荡的心潮反而瞬间平息下来。所有的杂念、顾虑、甚至那一丝不安,都被彻底抛开,心境如同被拭去的明镜,清晰映照出前路。剩下的,只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关于如何完美完成这个任务的专注思考。
“郑老,董老,”林小风重新端坐,神色已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与沉稳,目光锐利而清澈,“关于是选择主食还是汤品来呈现‘温暖’与‘包容’的理念,晚辈需要一点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构思和权衡。不知组委会对于菜单最终的确认,时间节点是如何安排的?我需要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时限。”
郑国栋眼中欣赏之色更浓。行事果决,却不失章法;敢于担当,却不忘细节。这种既有冲劲又有条理的年轻人,确实难得。
“具体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明天我的助手会与你详细对接。”郑国栋身体微微前倾,详细说明道,“大致的时间线是这样的:从明天算起,给你三天时间提出初步的概念方案,需要包括你最终选择的方向、核心创意思路、以及计划使用的主要食材和简要烹饪逻辑。概念方案通过审核后,你有一周的时间进行菜品的具体试验、口味调试和细节完善,这个阶段,你需要与国宾馆主要负责此次宴会的白案大师白师傅及其团队进行沟通和磨合。最后三天,是进入国宾馆后厨的彩排和最终确认阶段。整个准备周期,大约两周。”
两周!林小风心中立刻了然,时间可谓分秒必争,相当紧张!但他脑海中已迅速勾勒出初步的规划蓝图。
“好的,我完全明白了。时间紧凑,但足够一搏。”他略作沉吟,随即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郑国栋,“那么,郑老,晚辈的选择是——汤品。”他的语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显然心中已有偏向。
“哦?”郑国栋微微挑眉,确实有些意外,“说说看,为什么是汤品,而不是更能压轴、给人留下深刻收尾印象的主食?”他有意考较。
林小风成竹在胸,从容解释道:“郑老,您之前教导过,‘厨师的水平,看汤就知道’。汤品位于国宴流程的开端,它如同乐章的序曲,文章的开篇,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一道成功的开宴汤品,能够率先温暖宾客的脾胃,舒缓他们可能因长途旅行或身处重大外交场合而产生的些许紧张或疲惫,以一种更柔和、更内敛、却直抵人心的方式,为整场宴会奠定‘温暖’、‘接纳’的基调,巧妙展现中华美食文化中注重‘和’与‘养’的哲学思想。”
他顿了顿,继续深入阐述:“而且,从表达理念的角度看,汤品因其液态和烩煮的特点,更容易融汇万千滋味,体现‘包容’与‘和谐’。一勺精心熬制的好汤下肚,那种从食道温暖至全身,由内而外产生的妥帖与慰藉感,是许多工序繁复、口味突出的硬菜无法替代的。我希望外宾们品尝到的第一口正式的、代表东道主心意的中华味道,不是强烈的味觉冲击,而是这种细腻的、温暖的、能够超越文化差异、引发人类共通情感共鸣的‘润物细无声’。这或许比宴席尾声时的主食,更能不着痕迹地传递我们的善意与文化内核。”
郑国栋听着林小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的阐述,眼中的赞赏之色越来越浓,最后几乎要满溢出来。这个年轻人,不仅手艺精湛、理念新颖,思考问题更是极具深度和策略性!选择汤品,看似不如作为压轴的主食显眼,实则匠心独运,更能于宴会伊始,在无声处巧妙传递出“温度”与“包容”的核心意象,实在是高明的一步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味界传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味界传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