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三个月后,春深夏浅的九月。清溪村被一层喜人的绿意和金黄油亮的色彩覆盖,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的醇厚香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村东头苏家那十亩田地。
这三个月,苏家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每日寅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苏家院子里便已是一片热火朝天。怀风负手立于院中,神色冷峻,目光如炬。以苏寒为首的苏家六兄弟,外加一个时常苦着脸却不得不坚持的苏浅浅,排成整齐的队列,或扎马步,或演练基础拳法,或进行体能训练。汗水浸湿了他们的粗布短打,喘息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清晰,但每个孩子的眼神都褪去了曾经的懵懂或顽劣,变得明亮、坚定,连最跳脱的苏景,眉宇间也多了几分沉凝。下午,他们又会洗净汗水,背上书包,准时出现在邻村李秀才的蒙学堂,朗朗读书声与清晨的呼喝练武声,构成了他们充实而规律的日常。
苏家的大人们看着孩子们这般精神奕奕、文武兼修的模样,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而更让他们喜上眉梢的,是地里的收成。
苏家分得的十亩地,在苏浅浅“灵泉水”的暗中滋养和家人的精心侍弄下,迎来了惊人的丰收。那三亩试种的红薯,掘开泥土,底下竟是密密麻麻、块头硕大、皮色紫红的红薯,一株秧苗下能结出七八个,个个饱满喜人。经过称重,亩产竟达到了惊人的八千斤!这个数字吓坏了有经验的老把式苏老爷子,他围着那堆成小山的红薯转了一圈又一圈,激动得嘴唇直哆嗦:“老天爷……这、这是祥瑞啊!咱苏家……这是积了大德了!”
剩下的七亩麦田,同样是穗大粒饱,金灿灿一片,估算下来亩产也达到了一千二百斤,远超村里平均水平。
交完官府规定的赋税,苏家剩余的粮食堆满了仓房——足足七千一百斤小麦!而那三亩红薯,产量高达两万四千斤,苏家根本吃不完,也储存不了这么多。按照规矩,新作物需折算成粮食上缴部分赋税,但苏浅浅软磨硬泡,强调红薯高产耐储、关键时刻能活人无数,最终里正和族老们商议,只象征性收取了少量,允许苏家留下绝大部分红薯,并按比例折抵了部分小麦税额,使得苏家最终剩余的小麦达到了七千一百斤。
看着满仓的粮食和堆积如山的红薯,苏家上下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安全感中。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就在苏家为丰收欢欣鼓舞时,苏浅浅脑海中的铁蛋也适时发出了提示: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引入并大规模种植高产作物红薯,显着提升家庭粮食安全与社会潜在价值(虽未公开)!“家园守护”成就达成度大幅提升!奖励发放:空间积分+1000,灵泉水质微提升,【初级农产品加工技术包·薯类篇】已解锁,请宿主查收!】
苏浅浅心中暗喜,立刻接收了技术包。脑海中顿时涌入关于红薯储存、磨粉、制作粉丝、粉条、红薯干乃至红薯酒等各种加工方法的信息。
“光吃煮红薯、烤红薯也太单调了,得开发点新花样!”苏浅浅动力十足。她拉着大伯娘李氏和自家娘亲柳氏,利用技术包里的知识,开始了红薯美食实验。
她们先将红薯洗净、粉碎、过滤、沉淀,得到了雪白的红薯淀粉。第一次尝试制作红薯粉条时,不是太软易断,就是太硬硌牙,失败了多次。但在苏浅浅“模糊记忆”(借口)的指引和两位妯娌的巧手下,她们不断调整水和淀粉的比例、揉搓的力度、下锅煮制的火候……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第一锅成功的、晶莹剔透、爽滑劲道的红薯粉条出锅了!苏浅浅立刻用自家种的辣椒(空间优化种)、晒干的野山椒、醋(之前任务奖励)和酱油等,调出了一碗酸辣鲜香的汤汁,将煮好的粉条往里一拌,再撒上葱花和炒香的黄豆——
“来来来,快尝尝这个‘酸辣粉’!”苏浅浅兴奋地招呼家人。
第一个下筷子的依旧是苏杭,他吸溜一口粉条,酸辣开胃的汤汁瞬间刺激味蕾,粉条滑溜劲道,嚼劲十足。“唔!好吃!太好吃了!又酸又辣,太过瘾了!”他烫得直哈气也舍不得停嘴。
接着,家人们一人分了一小碗。连一向注重养生的苏老爷子都吃得鼻尖冒汗,连连点头:“这个味儿足!开胃!比面条带劲儿!”
苏寒沉默地吃着,但速度一点也不慢,额角也微微见汗,显然对这酸辣口味很是受用。怀风也尝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微微颔首:“味道独特,可做招牌。”
随后,她们又用红薯淀粉混合少量面粉,成功做出了口感独特、久煮不烂的红薯面条,也受到了全家的一致好评。
看着家人对红薯粉制品的热爱,尤其是对酸辣粉的狂热,一个念头在苏浅浅心中成型。
晚饭后,趁着全家人都还在为白天的酸辣粉回味,苏浅浅清了清嗓子,站到了堂屋中央:“爷爷,奶奶,爹,娘,大叔大婶,二叔二婶,怀风师父,哥哥们,我有件事想跟大家商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摆烂首富,王爷争着娶请大家收藏:(m.zjsw.org)摆烂首富,王爷争着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