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夜间的隐蔽穿插,正是特种部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为一旦执行斩首或秘密行动,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长途奔袭,借助夜色掩护悄然逼近目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明白!”
队员们齐声应答,声音低沉却坚定。
“出发!”
一声令下,整支队伍迅速开拔。
这次带队的是苏墨本人。
……
就在同一夜晚。
一支装备精良的曰军小队也悄然进入了晋西北腹地。
这并非普通部队。
他们头戴哑光钢盔,身挂MP38冲锋枪,穿着特制作战服,战术背心里装满弹匣与手雷,腰间配有手枪等武器,主战装备为当时最先进的德制MP40全自动冲锋枪。
借着淡淡的月光,能清晰看见他们肩章与头盔上贴着的膏药旗标志。
这正是山本一木率领的特工队。
而前方不远处,便是杨村……
杨村外沿。
这支曰军特种分队已悄然抵达村口,带队者正是筱冢义男麾下得力干将——山本一木。
此人曾留学德国慕尼黑特种军事学院,精通非常规作战,胆识过人,判断精准,深得曰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陆军大学同期毕业生中军衔最低,只因他对大规模兵团作战毫无兴趣,一心钻研特种战术理论。
在二战初期,特种作战尚属新兴领域。
一战时期各国并未重视此类作战模式,直到三十年代,世界各大强国的军校中才陆续出现一批专注于特种作战研究的军官。
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历史固然由伟人推动,但关键时刻一个小人物也可能改变格局。
正如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一名无名刺客击毙,竟直接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天平处于平衡之际,一只蚂蚁的重量都足以使其倾斜。
同理,在战略对峙中,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小型突击部队,若能在紧要关头发动突袭,完全可能扭转战局。
山本一木性格坚毅冷静,信奉严格的军事准则,亲手组建了这支特工队伍。
手下八十多人皆出自德国慕尼黑特种军校,个个身经百战,配备MP40冲锋枪,为提升实战能力,甚至以俘虏作为对抗演练对象。
该部队成立之初便锁定一个目标:摧毁抗曰武装最高指挥中枢。
如今他们出现在杨村,正是为了突袭位于大厦湾的捌陆军总指挥部。
而杨村,正是通往目的地的必经之地。
夜色如墨,村庄一片寂静。
山本一木摊开地图,环顾四周地形后低声下令:“注意,我们现在已进入杨村,距离大厦湾仅两公里。”
“第一小组前出探路,第二小组侧翼掩护,第三小组断后警戒,绕过村落,保持隐蔽!”
“目标——捌陆军总部,准备接敌!”
“哈依!”
第一战斗小组的曰军特战队员正悄然逼近杨村。
他们刚摸进村子不久,村口突然传来一声厉喝:“谁?口令!”
回应他的,是一阵急促的MP40冲锋枪扫射。
哒哒哒……
啪啪啪……
两名执勤的捌陆军战士毫无防备,当场中弹牺牲。
枪声骤起,埋伏在村口各处的明岗暗哨迅速反应,纷纷向敌开火。
双方瞬间交上火。
砰砰砰……
啪啪啪……
密集的枪响立刻惊动了驻扎在杨村的独立团。
团部里,团长孔捷被枪声惊醒,猛地坐起身:“出什么事了?”
独立团才刚换防到这儿没几天,怎么就打起来了?
警卫连长急忙跑进来报告:“报告团长,有敌人偷袭!”
“这股鬼子人数不多,但火力猛得很,全装备自动冲锋枪。”
孔捷眉头一皱,冷哼道:“管他是哪路鬼子,撞上我孔捷,就得留下命来!”
“本事不小?那就瞧瞧咱们独立团的硬骨头!”
“一营从左翼包抄,堵住退路!”
“二营马上增援村口,给我死死咬住敌人!”
“三营迂回到右翼,形成合围!”
“不管是什么精锐部队,今天一个也别想活着离开杨村!”
不得不说,孔捷这一番调度太过性急。
智不智慧另说,可这脾气确实冲得厉害。
“是!”
命令传下,独立团三个营立即展开行动,朝着曰军特战队压去。
最先接敌的是二营。
虽然捌陆军素来擅长夜战近战,可面对这群训练有素、火力凶猛的特战队员,无论是武器性能还是战斗节奏,都明显落在下风。
交火激烈展开。
噗噗噗……
不少战士被MP40打出的连发子弹击中头部,当场倒下。
杨村陷入混战。
独立团伤亡迅速攀升。
村外一片树林中,
一名特战队员飞奔至山本一木面前,立正报告:“队长,第一小组在村口暴露,已与捌陆军发生交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