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国翻看着从敌军缴获的装备——MP38冲锋枪、木柄手榴弹,还有那些特制装具,忍不住感慨:“排长,这帮小鬼子果然不一样,清一色配的都是MP38,连钢盔都做了哑光处理,根本不反光。”
这种9毫米口径的MP38冲锋枪,原产于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专为装甲兵和空降兵设计,1938年列装部队。
它是全球首款采用折叠枪托、金属与塑料结合制造的冲锋枪,大量使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结构紧凑、成本低、零件通用性强。
枪口初速达每秒381米,有效射程两百米,理论射速每分钟五百发,在当时属于顶尖水平。
虽比不上后来的M3“注油枪”,但已是极为先进的单兵武器。
苏墨接过话头:“这不是普通部队,是曰军驻华第一军直属的特务队,一支新编的精锐力量,编制相当于我们的旅或师一级。”
“这些人大多出自德国慕尼黑特种作战学校,经过严苛训练,装备也全按最高标准配备,自然用的是MP38。”
“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直扑抗曰武装的核心指挥机构,执行斩首行动。”
“带队的是个叫山本一木的大佐,陆军大学毕业,痴迷于特种作战,这支队伍就是他一手组建起来的,所以外号‘山本特务队’。”
对于这支队伍和其首领,苏墨了如指掌。
陈正国听了点头:“难怪打得这么狠,战术也怪异。”
苏墨转头看他:“正国,咱们龙魂是特种部队,不能光靠拼刺刀的打法,得有特种战的脑子。”
“你有没有想过,我为啥偏偏挑这么个看似没法打伏击的地方动手?”
陈正国摇头:“想不明白。”
苏墨道:“一般人觉得神头岭没法藏人,四面开阔,容易被火力覆盖,压根不适合设伏。
可正因为如此,敌人反而会放松警惕。”
“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打仗的地方,偏偏最可能打出奇效。”
“再说,这儿有不少旧年头留下的残垒工事,近的离公路才几十步,远的也不过百米,正好用来隐蔽,还不容易引起怀疑。”
“再加上这条山路卡在半坡,又窄又长,两边都没法展开兵力,就像两个人在独木桥上对打,再多人都施展不开。”
“人数多的一方反倒挤不上前,敌人的兵力优势就被废了一半。”
“最后一点,这是场遭遇战,我们根本没时间去找什么理想阵地,只能就地取势,随机应变。”
经他这么一说,陈正国顿时豁然开朗。
确实——这次碰上的不是普通曰军,而是专门搞突袭、玩渗透的精锐。
要是选个山高林密、明显适合伏击的地方蹲守,以山本一木的老辣,恐怕远远就会察觉不对,根本不会进来。
而且苏墨清楚,山本这次目标是大厦湾的捌陆军总部,必定倾巢而出,人数远超己方。
在这种狭窄地形交手,反倒限制了对方展开阵型的能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少胜多!
正是凭借这几分胆识、几分算计,才在这险地打出了一场漂亮仗。
天时、地利、人心皆备,最终以极小代价歼灭四十三名特务队员。
陈正国默然回味整场战斗的细节,片刻后望着苏墨,由衷地说了一句:“排长,我真服了。”
很快,龙魂特战队清理完战场,孔捷也带着部队赶到了现场……
……
清点过后,并未找到山本一木的尸体。
苏墨并不意外。
要取山本一木性命本就不易。
可他这次能逃,下次未必还能活命。
迟早有一天,得让他彻底栽在自己手里。
也许曰军战地观摩团到来之时,就是动手的良机。
就在龙魂特战队准备撤离之际,孔捷率领一个营抵达了神头岭。
夜里视线昏暗,双方互不相识,差点动起手来。
真打起来的话,孔捷这一个营还真不一定拼得过龙魂特战队。
不过他眼尖,看见前方队伍里有人穿着捌陆军军装,连忙喊话:“前面的同志,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一听声音,苏墨便认出是孔捷,随即回应:“我是新一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苏墨!你是哪位?”
新一团?
李云龙手下的人?
“我是独立团团长孔捷。”
话音落下,孔捷带着人走上前来。
走近之后,他一眼就看到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曰军尸体,又看了看苏墨身后全副武装、装备精良的队员,满脸震惊地问道:“苏排长,这些鬼子……都是你们干掉的?”
苏墨点点头:“嗯,让他们跑了几个,不然一个都别想活。”
孔捷一眼就认出,这些人正是袭击杨村的那支曰军特种部队——他们手中的MP38冲锋枪就是铁证。
可眼前这一幕却让他难以置信。
差距竟这么大?
自己一个团拼死作战,不仅没能歼灭敌人,反倒折损了两百多弟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