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格尔木还笼罩在薄雾中,胡八一一行正在做最后的出发准备。格桑检查着牦牛驮运的物资,李爱国给吉普车做最后检修,王胖子和Shirley杨在清点装备。
“压缩饼干二十箱,肉罐头十五箱,青稞酒十坛...”王胖子一边清点一边嘀咕,“应该够吃一个月了吧?”
Shirley杨核对清单:“高原药箱三个,氧气瓶六个,无线电设备两套...等等,防寒帐篷少了一顶。”
就在这时,旅馆老板娘急匆匆跑来:“胡同志,有人找!说是你们的朋友!”
胡八一疑惑地走向旅馆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秦瑜,那个在火车上遇到的地质学者。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登山包,风尘仆仆,显然刚赶到格尔木。
“秦同志?你怎么找到这里的?”胡八一惊讶地问。
秦瑜擦擦汗,露出标志性的笑容:“我可是地质工作者,找人找地方是基本功。”他压低声音,“听说你们有地质勘探任务?我们所的考察计划推迟了,能不能让我临时加入?我可以帮忙!”
胡八一心中暗叫不好。他们的真实目的必须保密,但秦瑜的专业知识确实可能有用。
“秦同志,我们是民俗文化考察,不是地质勘探。”胡八一试图解释。
秦瑜却眨眨眼:“别瞒我了。我在西宁遇到赵建军同志了,他说你们准备了大量地质勘探装备,还有卫星地图和岩石采样工具。”
胡八一暗骂赵建军多嘴,但面上保持微笑:“那些是以防万一的备用装备。我们主要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
这时,王胖子和Shirley杨也过来了。秦瑜看到Shirley杨,立刻认出来:“杨同志!太好了!你们队伍里有专业人士,更需要地质顾问了。”
Shirley杨礼貌地笑笑:“秦先生,我们的考察范围确实不包括地质方面。”
秦瑜却不放弃:“多一个专业视角总是好的!我可以负责地质记录和采样,不添麻烦!”他掏出工作证和介绍信,“手续齐全,单位也支持这种跨学科合作。”
胡八一为难地看看其他人。王胖子凑过来低声说:“老胡,这小子虽然烦人,但懂得确实多。路上说不定能帮上忙。”
Shirley杨也轻声说:“他的地质知识可能对我们识别地形有帮助。”
这时格桑走过来,疑惑地看着秦瑜:“这位是?”
胡八一介绍:“这位是秦瑜同志,地质专家。秦同志,这是我们的向导格桑。”
秦瑜立刻热情地握手:“格桑同志!太好了!有当地向导和地质专家配合,考察工作一定能顺利开展!”
格桑却皱眉,把胡八一到一边低声问:“怎么又多一个人?没听你说过。”
胡八一苦笑:“临时情况。他是专业地质工作者,可能对我们有帮助。”
格桑摇头:“人越多越麻烦。山神不喜欢吵闹。”
经过短暂商议,胡八一最终决定让秦瑜临时加入,但约法三章:第一,必须听从指挥;第二,不得单独行动;第三,考察内容必须保密。
秦瑜兴奋地全部答应:“放心!我绝对服从安排!对了,我带了最新式的地质雷达和岩石分析仪,应该能用上!”
出发时间因此推迟了两小时。秦瑜的装备太多,不得不又雇了一头牦牛驮运。王胖子看着那些精密仪器,嘀咕道:“好家伙,这哪是考察,简直是搬家。”
队伍终于出发时,太阳已经升高。格桑带头,骑着马走在最前面。李爱国开着吉普车缓慢跟随,牦牛队跟在最后。
秦瑜异常兴奋,不停地记录地质特征:“看!这里的岩层明显是第三纪沉积!那边有典型的花岗岩体!太精彩了!”
胡八一忍不住问:“秦同志,你对昆仑山脉的地质异常现象有研究吗?”
秦瑜推推眼镜:“当然!这是我专门研究的领域!比如着名的昆仑山地磁异常带,还有特殊的地震波传播异常...对了,你们要去哪个区域?”
胡八一含糊道:“主要是东昆仑一带。”
秦瑜眼睛一亮:“东昆仑!那里最神秘!有未经勘探的峡谷和洞穴系统,据说还有地热异常现象!”他忽然压低声音,“甚至有人说那里有时空异常现象。”
Shirley杨感兴趣地问:“时空异常?”
秦瑜点头:“有些勘探队报告说,在东昆仑某些区域,仪器会失灵,时间感知也会错乱。当然,这可能是高海拔缺氧导致的错觉。”
胡八一与Shirley杨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些描述与鹧鸪哨笔记中的记载很相似。
中午休息时,秦瑜拿出地质锤和采样袋,开始采集岩石样本。王胖子好奇地看:“秦同志,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的?”
秦瑜拿起一块黑色岩石:“看!这是典型的玄武岩,但含有异常高的铁镍成分。这在昆仑山地区很罕见,通常只在火山活动频繁区域出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新篇请大家收藏:(m.zjsw.org)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新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