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寒风卷着雪沫子,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然而,城外的工业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座焦炉日夜不息,喷吐着橘红色的火焰,将寒夜照得亮如白昼。新到的铁矿石被投入高炉,在烈焰中熔化成滚烫的铁水,随即被浇筑进一个个精密的模具之中。
“王爷,您看!”方应物兴奋地指着一排排冷却架上整齐码放的零件,声音都有些发颤,“枪管、机匣、准星、扳机……所有部件,都已经开始量产了!老铁头他们试过了,随便从两堆零件里各取一个,都能完美地组装在一起!这……这简直是鬼斧神工!”
朱衡拿起一个刚刚打磨好的枪管,入手冰凉而沉重。他对着光亮处看了看,内壁光滑如镜,膛线清晰可见。这代表着宣府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还不够快。”朱衡放下枪管,语气平静,“告诉老铁头,我要产量再翻一倍。”
“再翻一倍?”方应物吓了一跳,“王爷,工匠们已经是三班倒,连轴转了。而且……而且人手也不够啊!这铸造坊、火药坊、木工房,到处都缺人!”
这确实是朱衡面临的新问题。工业区的规模扩张得太快,吸引了宣府周边大量的流民和破产农户前来投奔。这些人拖家带口,涌入宣府,虽然提供了劳动力,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和后勤压力。
“吃饭的嘴多了,粮食就紧张了。最要命的,是盐。”方应物愁眉苦脸地拿出一本账簿,“王爷,咱们的存粮还能撑一阵,可这盐,眼看就要见底了。宣府的盐,一直都是由河东的盐商把持,他们看我们人口剧增,把盐价抬高了三成!这帮趁火打劫的吸血鬼!”
在大明,盐铁皆为官营,私人贩卖是重罪。这些有朝廷背景的官商,几乎垄断了一地的经济命脉。
“盐价高,百姓买不起,就容易生乱。而且没力气干活,工坊的效率也会下降。”朱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正是如此啊王爷!”方应物急道,“下官已经派人去和河东商会的钱掌柜交涉了,可那家伙油盐不进,一口咬定就是这个价,还说什么……整个山西的盐,都是他们说了算,咱们爱买不买。”
“他很快就会来求着我们买了。”朱衡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应物,你来拟个告示,就说我代王府,为体恤流民,即日起,凡入我王府各工坊做工者,皆可领取‘代工牌’。”
“代工牌?”方应物一愣。
“对,代工牌。”朱衡解释道,“凭此牌,不仅可以按月领到足额工钱,王府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并且,每人每月,可凭牌领取食盐半斤,布料三尺。另外,家中有孩童者,可入王府新办的学堂,免费识字读书。”
方应物越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他猛地一拍大腿:“妙啊!王爷,此计大妙!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只会想着怎么给王爷您干活,谁还管他盐价多高?而且……而且这等于将整个宣府的底层民众,都牢牢地绑在了咱们王府的战车上啊!”
“这叫建立统一战线。”朱衡笑了笑,“去办吧,动静搞大一点,要让全城的人都知道。”
告示一贴出去,整个宣府都沸腾了。
“听说了吗?去王爷的工坊干活,不仅管饭,还发盐发布!”
“真的假的?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
“我二舅家的邻居的表哥已经领到牌子了!那牌子是黄铜打的,沉甸甸的,上面刻着‘代王府’三个字,威风得很!”
“还等什么?快去排队啊!去晚了就没名额了!”
一时间,王府门前负责登记发放“代工牌”的桌子,被围得水泄不通。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民,仿佛看到了救星,眼中迸发出对生的渴望。一块小小的黄铜牌子,在他们眼中,比金元宝还要珍贵。它代表着食物、温暖,以及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尊严和希望。
方应物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喊哑了。他一边指挥着手下维持秩序,一边看着那些领到牌子后千恩万谢、甚至跪地磕头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王爷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造枪造炮,更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秩序,一个以他为核心,能够凝聚所有力量的强大体系。
就在宣府城内一片欢腾之时,河东盐商驻宣府分号的钱掌柜,却快要把自己那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给揪下来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钱掌柜在他的豪华院落里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住的肥猪,“他一个藩王,怎么敢这么做?免费发盐?他这是要砸了我们所有人的饭碗!”
他的伙计在一旁战战兢兢地说道:“掌柜的,现在……现在城里除了那些大户人家,已经没人买咱们的盐了。大家都说,去给王爷干活,什么都有了……”
钱掌柜的脸色由红转青,又由青转白。他本想用盐来拿捏朱衡,逼这位王爷低头,好在军火贸易上分一杯羹。可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绕过了他,把他这个最大的优势给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