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学府,这个由朱衡亲自定名的地方,与其说是一个工坊,不如说是一个规划严整的小型社区。
它背靠一座小山,三面筑起了高高的院墙,墙头上设有箭垛和了望台,俨然一座小型堡垒。府内,按照功能划分成几个区域:冶炼区、锻造区、铸造区、精密加工区,以及匠人们居住的生活区和孩童们上课的学堂。
当孙德海和第一批投奔而来的匠人们被分配到各自的住处时,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他们分到的,不是想象中的大通铺,而是一间间独立的小院。每座小院都有两间正房,一间厢房,还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屋内的桌椅床柜一应俱全,崭新的被褥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厨房里,米面粮油都已备好,甚至还挂着一条五花三Pork。
“爷爷,我们……以后就住这里吗?”孙小毛摸着光滑的木桌,眼睛里闪烁着不敢置信的光芒。
孙德海眼眶发红,用力地点了点头:“住!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朱衡便召集了所有匠人,在匠学府的议事堂里,开了第一次全体大会。
议事堂里没有官老爷的公案,只有一排排的桌椅。朱衡就坐在第一排,和孙德
海这些大匠坐在一起,王瑾则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站在前面。
“诸位师傅,从今日起,你们便是我靖王府匠学府的人了。”朱衡开口,声音温和却有力,“在这里,没有官老爷,没有军爷,只有两种身份:师傅和学徒。能者为师,勤者为徒。你们的月钱,你们的地位,只与你们的手艺和贡献挂钩。”
他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我把大家请来,只为一件事:造出全天下最好的火器,最好的铠甲,最好的兵刃。为此,我靖王府将不计成本地投入。你们需要什么材料,王府给你们买!你们需要什么工具,王府给你们造!你们有什么想法,大胆地提出来,做出来!成功了,重赏!失败了,没关系,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这番话,让在场的匠人们心潮澎湃。他们一辈子都在看人脸色,被呵斥,被克扣,何曾想过有一天,自己能被如此重视,能拥有这样天马行空的创造空间?
“当然,我也有我的规矩。”朱衡话锋一转。
众人立刻屏住了呼吸。
“第一,标准化。”朱衡拿起一个零件,说道,“我要的是,所有同类型的零件,尺寸、规格、公差,必须完全一致。张师傅造的枪管,必须能配上李师傅造的枪栓。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大量地生产,也便于战时维修更换。”
“第二,流水线作业。”他继续道,“每个人,专精一道工序,并且做到极致。炼铁的就专心炼铁,制模的就专心制模。把复杂的工序拆分开,不仅能提高效率,也能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第三,质量检验。”朱衡的表情严肃起来,“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必须有专人检验,合格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任何不合格的产品,一律销毁,绝不允许流入下一环节。负责检验的人,若是玩忽职守,与犯错者同罪!”
标准、流水线、质检……
这些超前的概念,让孙德
海这些老匠人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能感觉到,这位王爷是动真格的,他要做的,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王瑾则在一旁补充道:“另外,王爷有令,所有匠学府的师傅,都要识字、懂算术。每日工毕,学堂会开设夜校,由我亲自授课。凡考核优异者,月钱加一成!”
此言一出,人群中一阵小小的骚动。让他们这些大老粗去读书写字?这不是折腾人吗?
朱衡看出了他们的心思,笑道:“让大家读书,不是为了考科举,而是为了让你们能看懂图纸,能计算配比,能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改进。手艺,加上知识,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你们的后代,更要读书。匠学府的学堂,会请来最好的先生,教他们读书明理。我希望,从你们这一代开始,匠人,不再是被人瞧不起的身份,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有传承的、有学问的职业。”
这番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个匠人的心坎上。
他们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不能不在乎子孙后代。王爷不仅给了他们富足的生活,更给了他们一条改变命运的通天大道!
“我等,谨遵王爷号令!”孙德
海第一个站出来,躬身行礼。
“谨遵王爷号令!”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匠学府,就以这样一种奇特而高效的方式,运转了起来。
一开始,老匠人们对于朱衡提出的“标准化”和“流水线”非常不适应。他们习惯了从头到尾包办一件器物,那是一种匠人的自豪。现在让他们只负责拧一个螺丝,或者只负责打磨一个面,他们觉得浑身别扭。
王瑾这个文弱书生,拿着小本本,天天跟在这些浑身油污的壮汉屁股后面,核对尺寸,记录工时,没少挨白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