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工匠:预付40%。给我目标网络的结构概要和访问权限弱点报告,我知道你有。】他故意抬价并索要更多资源,这符合一个贪婪且谨慎的黑客的人设。
【掘金人:(发来一个加密数据包)预付35%。附件是基础结构图和我们目前掌握的薄弱点清单。客户给的期限是48小时。祝你好运,工匠。】
交易达成。35个信用点瞬间转入林劫的一个匿名钱包。他断开连接,彻底清除了通讯痕迹。
现在,他面对的不再是猜测,而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他的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之前的焦虑和不安被一种冰冷的、狩猎般的兴奋所取代。他熟悉这种感觉,这是踏入危险领域前的战栗,也是他大脑超频运转的前奏。
他并没有立刻扑向“星帆”的网络。而是首先调动了大量计算资源,开始对“掘金人”提供的目标信息进行彻头彻尾的逆向工程和真实性验证。他检查结构图是否存在逻辑矛盾,分析薄弱点清单是真实漏洞还是精心布置的诱饵。他像一位古董鉴定师,用各种数字工具仔细审视着这份“藏宝图”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他构筑了前所未有的严密防御。他启动了十多个位于全球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匿名代理服务器,连接路径经过精心设计,不断变换,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虚拟迷宫。他的操作指令被切割成无数碎片,夹杂在海量的垃圾数据流中发送,如同将一滴水混入奔涌的江河。他甚至准备了多个“自杀式”数字傀儡,一旦检测到任何追踪迹象,这些傀儡会立刻激活,主动暴露并执行自毁程序,吸引并迷惑可能的追猎者。
准备工作耗时良久,当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时,一切才就绪。
攻击时刻选择在凌晨四点,人体生理最疲惫,也是夜间安保人员交班前警惕性可能稍降的时段。
行动开始。
林劫的意识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沿着构建好的代理链,悄无声息地接近“星帆生物科技”的网络边界。公司的防火墙像一座宏伟的电子堡垒,在数字视野中散发着冰冷的蓝光。它并非龙穹那种级别的怪物,但对于一家中型企业来说,已堪称坚固。
“掘金人”提供的几个漏洞之一——一个存在于某老旧外部协作平台API接口的身份验证逻辑缺陷——果然存在。林劫没有丝毫犹豫,利用这个缺口,像一缕微风吹过一道未被关严的门缝,滑入了内部网络的外围区域。
他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侵入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内部员工论坛服务器,将其作为第一个跳板和中转站。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横向移动,避开核心数据区的直接防护, targeting一个负责日志记录的子系统。
他的目标并非“海燕”草案本身,而是首先获取系统管理员的访问凭证。通过一个极其精巧的、利用内存溢出漏洞的代码注入,他成功劫持了一个低权限服务账户的会话,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向上层权限发起冲击。
整个过程并非暴力破解,而更像一场精妙的电子芭蕾。他利用系统各个模块间复杂的信任关系和微小的时序差,不断变换身份和路径。警报系统保持沉默,因为他的每一个动作,单独看来都符合正常流程,只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在某种概率的奇迹下,恰好打开了一条不该存在的通路。
他能感觉到“星帆”的网络安全系统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它的呼吸平稳,但潜意识的防御机制仍在自动运行。任何过于粗暴的动作都会将其惊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劫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依旧沉静,手指稳定。终于,在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权限提升和伪装后,他获得了访问核心研发服务器区域的临时令牌。
他找到了“海燕”项目的存储目录。数据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复制文件的那一刻,一种极其微弱的、几乎被背景数据噪音完全淹没的异常波动,被他预设的监控算法捕捉到了。
不是来自“星帆”的内部防御系统。
而是来自外部。一道极其隐蔽的、带宽极高的数据流,正试图反向溯踪他刚刚经过的某个代理节点。这道数据流的手法专业而老辣,带着一种熟悉的、属于大型企业安全团队或国家力量才有的冷酷效率。
陷阱!果然是个陷阱!
林劫的心脏猛地一缩,但大脑却异常清醒。他没有丝毫慌乱,甚至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冰冷确认感。
他立刻终止了所有数据获取操作。没有触碰任何文件,没有留下任何下载记录。他事先准备好的“自杀式”傀儡之一被瞬间激活,在那个被追踪的代理节点上故意执行了一个明显的、但无关紧要的违规操作,瞬间触发了该节点的安全警报。
同时,林劫的主体连接如同被烫到一般,沿着预设好的、最复杂的备用路径急速回撤。他像一道闪电般退出“星帆”的网络,沿途洒下大量电子干扰箔条(加密垃圾数据),混淆追踪者的视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代码:烬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代码:烬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