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极北寒区的冰封、西部沙漠的灼热、南方雨林的泥泞,以及贯穿始终的、与部队用户的紧密互动和无数次的改进优化,“麒麟”全尺寸功能样机如同一位历经百战、伤痕累累却又愈发精悍的老兵,终于迎来了决定其命运的最终时刻——由总部组织的、规格空前的综合评估与定型评审。
这一次,评审团的阵容远超以往。不仅包括了总装、科工委、陆军装备部的最高级别官员和技术权威,还囊括了来自各大战区、不同装甲部队的主官和资深士官代表,甚至还有战略支援部队和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评判一台战车,更是要评估一个可能改变未来陆军作战模式的全新装备体系的可行性。
评审地点设在了条件最为完备的国家综合兵器试验场。巨大的观摩台上将星云集,专家如林,气氛庄重而肃穆。场地中央,那台披挂着标准陆军涂装、经过最后精心调试的“麒麟”样机,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静静地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评审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极限性能演示。
“麒麟”再次展现了其颠覆性的能力。
· 在加速性测试中,它如同脱缰的野马,将零到三十二公里的加速时间纪录提升到了一个让所有观者瞠目的数字,远超现役任何主战坦克。
· 在越野机动中,液气悬挂使其在复杂地形上如履平地,电传操控带来的精准转向令人叹为观止。
· 在静默潜伏演示中,它关闭辅助系统,仅靠电池维持基本观测,电机近乎无声,其低矮外形和良好伪装与周围环境几乎融为一体,直到突然发起突击时才显露出狰狞面目。
· 火力射击环节,无论是静对静、静对动还是动对动,其高度自动化的火控系统与稳定平台结合,打出了令人惊艳的高命中率。
这些性能数据,早已通过之前的多次试验为人所知,但再次亲眼目睹,依然带给评审团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第二阶段,是环境适应性报告。
陈北玄作为主汇报人,站在巨大的屏幕前,从容不迫地汇报着“麒麟”在寒区、沙漠、湿热地区等一系列极端环境试验中的表现。他没有回避遇到的问题和故障,而是详细阐述了问题根源、解决过程以及最终采取的改进措施。他展示了改进前后的对比数据,证明了“麒麟”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在持续优化中得到了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陈北玄总结道,“‘麒麟’平台已经证明,它具备在全疆域、全频谱复杂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的良好潜力。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验证的闭环机制,确保其可靠性随着试验的深入而不断增长。”
他的汇报务实、严谨,充满了工程实践的细节,赢得了评审团许多技术专家的微微颔首。
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部队用户评价和体系融合论证。
来自不同战区、不同部队的用户代表依次发言。北方军区的代表强调了其在极寒下的启动和机动能力;西部军区的代表肯定了其沙漠散热和通过性的改进;南方军区的代表则对最终的防水防潮和除湿效果表示满意。他们不仅肯定了“麒麟”的性能,更结合自身作战任务,阐述了其对未来战术可能带来的变革,比如利用其静音能力进行隐蔽接敌和突袭,利用其加速性进行快速穿插和转移火力。
紧接着,战略和体系专家登场。他们从更高维度,分析了“麒麟”平台,特别是其模块化设计和新一代车辆信息系统,对未来陆军装备体系和作战模式的影响。
· “模块化设计将彻底改变装备保障模式,实现前沿基地的快速换件修理,大幅提升装备再生速度。”
· “开放的车载信息系统架构,使其天然成为战场物联网的重要节点,为实现跨兵种、跨平台的协同作战提供了物理基础。”
· “电驱动平台为未来集成更高能耗的定向能武器、电磁装甲等新概念武器预留了空间,代表了陆军装备动力发展的方向。”
专家们的论证,将“麒麟”从单一装备提升到了推动整个陆军转型的战略高度。
最后阶段,是定型评审闭门会议。
所有评审成员对“麒麟”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试验数据、质量体系进行了最后的、也是最严格的审查。问题依然尖锐,但719厂团队准备充分,应答如流。
漫长的等待后,闭门会议结束。评审团主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走上了主席台。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老将军环视全场,声音洪亮而沉稳:
“经过全面、严格、审慎的评估与论证,我宣布,评审团一致认为——‘麒麟’新一代通用重型履带式装备平台,设计先进,技术成熟,性能可靠,满足并部分超越了既定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具备转入设计定型 的条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zjsw.org)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