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并没有回避。他将这些问题,连同京口军械改进的初步成果,一并写成了详细的奏报,通过秘密渠道直送谢琰和皇帝。在奏报中,他不仅陈述问题,更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建立更高效的江北后勤转运体系;严格审计军饷发放;设立跨防区的协调机制;以及,最重要的——扩大新式军械的试制范围,选择几个关键据点,建立标准化的军械工坊。
他的奏报,既有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又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京口新式军械展现出的卓越性能,为其建议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奏报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皇帝对林默务实干练的作风颇为欣赏,对其提出的问题也深感忧虑。在谢琰的推动下,部分建议,尤其是关于扩大新式军械试制的提议,得到了批准。皇帝特旨,拨付专款,允许林默在京口、广陵、历阳三处重镇,设立“将作院”,专司军械改良与制造。
然而,林默的雷厉风行和触及利益的做法,也引来了更多的敌意。江北的一些地方官员和保守将领,对他这个“外来者”指手画脚极为不满,暗中抵制,散布流言。朝中某些与江北利益集团关联密切的官员,也开始上书弹劾林默“年少轻狂”、“擅权越职”、“劳民伤财”。
这一日,林默正在京口将作院(临时设于军营一角)内,与工匠们讨论如何改进胸甲的甲片编缀方式,以增强其灵活性,侯三匆匆而来,递上一封密信。
信是谢琰写来的,语气凝重。信中告知,朝中弹劾之风渐起,太子一系更是推波助澜,暗示林默在江北揽权,结交边将,其心叵测。陛下虽未全信,但已心生疑虑。谢琰提醒林默,务必谨慎,近期当以巩固京口成果为主,暂缓推行其他举措,尤其要处理好与当地将领的关系,切勿授人以柄。
林默看完信,沉默良久。他走到工坊外,看着炉火中跳跃的火焰,和工匠们忙碌的身影。
他知道,这是权力博弈的常态。他触动了太多人的奶酪。
退缩吗?不。
他深知,只有在江北做出无可辩驳的成绩,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让那些质疑和攻击显得苍白无力。
技术,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的开路先锋。
他回到屋内,提笔给谢琰回信。信中,他首先感谢谢琰的提醒,表示定会谨言慎行。接着,他详细汇报了京口将作院的进展——新式横刀已小批量装备韩擒虎的亲卫营,反馈极佳;胸甲和臂甲的试制也已接近完成;对现有弓弩的弩机和箭簇的改进也在进行中。他请求谢琰,无论如何,要保住将作院和已经铺开的技术推广,这是提升国力的根本。
同时,他也开始了反击。
他让侯三暗中收集那些抵制改革、贪墨军饷、与地方豪强勾结的官员将领的不法证据。他不再直接与他们冲突,而是将证据通过隐秘渠道,递交给御史台和谢琰在朝中的盟友。
他更加注重与韩擒虎等务实派将领的关系,时常与他们探讨军务,分享改进军械的思路,甚至将部分新式军械的“首装”荣誉赋予他们及其部下,将他们与自己捆绑在共同的利益战车上。
一时间,江北官场暗流汹涌。支持林默的与反对他的势力,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激烈交锋。
林默仿佛置身于风暴眼中,外表平静,内心却时刻紧绷。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慕容克在边境的频繁异动,如同一片不祥的阴云,笼罩在江北上空。
他这柄北上的“利刃”,不仅要应对来自背后的暗箭,更可能要直面来自正面的、北朝铁骑的锋芒!
喜欢穿越当死侍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当死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