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辈子,这位张啸凭借着一手出神入化的针灸之术,造福了许多百姓,更是独创了一套针灸之术,并将其发扬光大,以一己之力使得针灸之术盛行,是可敬可佩之人!
“小师妹,我是二师兄......”
师兄们一个个的,自觉地介绍自己的姓名、住址以及擅长之处。
江迢迢一一应答,记住联系的方式等。
相互熟悉之后,众人自然是接着之前提到的行医之时遇到的问题继续讨论,也没有就此冷落看清身为女子的弦月和江迢迢,时不时询问她们的想法等。
就算年龄再大,资历再好,也无一人傲慢无礼,没有因为对方年龄小而轻视,好为人师,而是以平辈相交。
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正是因为这般心胸,这般的性格,上一辈子,这些师兄弟们皆能造福一方,各有所创新,推动医术的进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许老爷子的教导、指点......
再看厅堂之内,众人衣冠整齐,桌上皆是茶香袅袅,无一杯酒,甚至放置着一些刚才谈论的药材和医书、行医之时记录下来的疑问,见闻......
没有乌烟瘴气,有的只是香烟袅袅,茶香飘飘,以及满屋子的君子之风!
江迢迢一时间,只觉得大为震撼。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
与之相处,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眼前蓦地浮现出那兰芝玉树般的身影,与抑或是沉思、抑或是轻声提议、抑或是奋笔疾书、抑或是端正聆听的师兄们的身影重合,竟然是觉得这般的可敬、可亲......
她忍不住鼻子一酸,竟然觉得有丝丝的委屈,心中又酸又涩。
师兄们是和那人一般,都是极好的人,都是君子。
“小师妹,你怎么看?”有师兄温声询问。
原是一位师兄遇到一位病人,不知怎地,总是无缘无故晕厥,试过了各种方法都叫不醒人,查不出缘由,于是说出来与众位师兄弟讨论。
江迢迢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世那人昏厥的模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或许可以试试放血,也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刺络。即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我在一本医学杂记上有看到过说晕厥者,可在十二井穴或十宣点刺放血以急救。对因情绪激动和外伤疼痛导致的晕厥效果更好。其中十宣属于经外奇穴,作为经验穴,可用于晕厥和高热的救治。”
“只不过,不能确认这病人的病症,还是得谨慎行医。”
“我所说的都是书上看到的,只怕不一定适宜这位病人,是否有用也有待考证。且这般病症定然是有所缘由,只盼师兄早日查出。”
“我相信师兄一定可以的!”
有不少师兄听说这等方法,皆是连连点头,细细思索后又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下。
那位患者的师兄闻言也是一笑,没有任何的质疑和不满,对于这个年龄小却博识的小师妹颇为赞赏。
他大大方方地朝小姑娘拱手作揖。
“多谢小师妹,这个方法我记下啦!也会谨慎求证这个方法是否可行的!”
一时间众人相谈甚欢。
不知不觉中,宴席结束,外面的宾客皆相互告别,散去。
仆人们轻手轻脚地收拾着宴会过后的许家,一时间静默无声,唯独这个厅堂中仍旧是热闹非凡。
送别完宾客的许家大人、小辈们皆过来参与讨论。
师兄们对于他们到来也是喜闻乐见。况且大家都颇为熟悉,更是敞开心扉畅谈。
小辈们皆听的入了迷,正如医学论坛般,这般下来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许老爷子看着不远处的场景,淡淡地笑了笑,转身回了书房。
许府这边热闹非凡,江府那边也是喧闹不已。
江老夫人前脚刚带人进门,吴氏后脚就到了松寿院,当真是雷厉风行。
刚刚回来的一路上,阿青已然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松寿院正堂内,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隐隐在对峙的三人。
左侧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女子,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江芸。
前方坐着的是满脸肃穆的老夫人。
对面坐的是端着茶杯,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江正源,也即是他的亲生父亲。
他可对这位所谓的亲生父亲感观极为不好!
阿青忍耐不住地皱了皱眉,终究是没出声。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室内的寂静蓦地被打破。
原本就紧绷着神经的众人抬头,就见门口的小丫鬟低头行礼,撩开帘子。
一名穿着打扮贵气的夫人笑意盈盈地带着五大三粗的丫鬟婆子缓缓走了进来。
“母亲怎地就回来了?不是去参加二丫头的拜师宴了吗?”
吴氏笑吟吟上前行礼后问,好似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江芸冷冷地盯着吴氏不说话,心里却是冷笑连连。
老夫人没有搭理她,手中的拐杖使劲敲了敲地,高喝:“宋嬷嬷,族长和族老们什么时候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柔弱小白花爆改黑莲花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柔弱小白花爆改黑莲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