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虽然不懂行军打仗,但有她在,为了她的安危,薛大将军用兵肯定会谨慎不少。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轻敌冒进。
而且有她在,勋爵子弟行事也不敢太过嚣张、不听指令。
人和也有很大改善。
她还可以时不时提醒一下薛大将军和萧清河山林地势复杂,让他们多做谋划。
那样胜算更大!
至于她的安危,李晏相信萧清河。
琼皇原本就打算让薛大将军领兵,至于萧清河,他原本就是薛大将军麾下,去不去都不影响大局。
见李晏提议,琼皇趁机下旨:“薛大将军、萧将军听旨”。
薛大将军、萧清河上前领旨。
琼皇任命薛大将军为主将、萧清河为副将,率领军队前往溪州剿匪。
但琼皇没提让李晏随军。
李晏也没说什么,她准备散朝后再同琼皇说。
李晏举荐萧清河事出有因,但朝臣们不这样想。
朝臣们都以为李晏是想让萧清河去赚军功。
毕竟这个时候,满朝文武绝大多数人都没将溪州山匪当成一回事!
大家想法一致:
区区山匪,何足挂齿!
就连琼皇和薛大将军也是这样想的。
萧清河虽然不像薛大将军那样乐观,但他也认为朝廷会胜。
认为李晏是给他立功机会。
……
散朝后,琼皇让太傅、尚书令、镇军大将军、薛清河等人去勤政殿商议溪州剿匪一事。
李晏也跟着去了。
大家商议时,李晏并没有发表意见。
因为她的确不知道如何调兵遣将、运筹粮草、准备兵器。
李晏也没有发问。
就算要问,她私下问琼皇就好。
但今天的旁听还是让李晏学了不少知识。
大家商议完已是午时,琼皇留大家用饭。
大家各自在案几后坐好。
李晏走到琼皇身边坐下,悄悄对琼皇道:
“母皇,儿臣想去溪州。”
琼皇满脸都表现出了不赞同:“太危险了。”
“母皇,你不也上过战场吗?儿臣身为储君,总要经历一次。”
“不是每任储君都需要亲上战场,母皇当年事出有因。
你是母皇唯一的继承人,就算你不随军,也没人能说什么。”
“可是,你们不是都认为此次剿匪一定会胜吗?
既然如此,让儿臣随军又有何不可?
再说,萧将军武功高强,有他在身边保护,儿臣不会有事。”
李晏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前世薛大将军战败后,琼皇的境况很不好。
当时李晏不明白为什么一场败仗就有这样大的效果,现在她明白了:
因为大家都认为是必胜之战!
因为随军军队里面有许多去赚军功的勋爵子弟!
李晏坚持随军不一定能保证剿匪胜利,但结局一定不会比前世更差。
听到李晏说这句话,琼皇有些动摇。
如果是必胜之局,让李晏去攒名声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见琼皇动摇,李晏又开始摇琼皇的手撒娇。
两人说话声虽小,但是太傅、薛大将军他们都听见了。
太傅劝琼皇:“既然殿下想去,让殿下去历练一番也好。”
琼皇看向薛大将军:“薛大将军,对于此次剿匪,你有几成把握胜?”
“臣不敢说十成把握、但九成胜算还是有的。”
除了李晏外、大家都认为溪州剿匪必胜。
琼皇想了想:
她身边有几个武功很高强的暗卫,将他们都安排保护李晏,再加上大军保护,好像是没什么危险。
琼皇看向萧清河:“萧将军,你有没有把握护住晏儿?”
萧清河站起来保证:“臣用性命护殿下周全。”
“既然如此,朕就任命皇太女为监军,随同大军一起去溪州。”
……
吃完午饭,李晏带着萧清河回了东宫。
李晏没有直接练武,而是走进亭子里,在石凳上坐下,对萧清河道:
“萧将军,坐吧,我有话同你说。”
萧清河看了眼石凳,坐下,视线没敢直视李晏。
“萧将军,关于这次去溪州剿匪,我有一些想法。”
“殿下请说。”
“今日的朝会,我听下来,觉得此次剿匪有几处不妥。
但是我现在同薛大将军说的话,他不会放到心上,所以才想着与将军说上一说。
如果将军也觉得我说的话有些道理,就好生劝劝薛大将军。”
“殿下请说。”
“今日在朝会上,不少勋贵也支持禁卫军去溪州剿匪。
乍一听似乎没什么,可是禁卫军中有不少人都与这些勋贵有关系。
或是勋贵家的子弟、或与勋贵是亲朋姻亲。
家中将他们送进禁卫军,只是混件差事。
平日,他们也只是到禁卫军点个卯,多数时间在皇城的青楼、酒肆厮混。”
萧清河是个聪明人,才听到这就明白过来。
这些勋贵子弟,不仅不懂打仗,平日还不服管教。
他神情一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