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伐木场中的握手,标志着“溪木镇”正式加入了对抗“创世纪”的脆弱联盟。但这仅仅是开始。将三股分散在不同地点、各有损伤、彼此陌生甚至心存疑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其难度不亚于正面迎战“清道夫”。
林烨深知时间紧迫,带着与姜岚达成的初步合作意向,立刻返回“曙光”基地。他需要尽快将西山营地和溪木镇的力量整合进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第一次联合会议
会议在“曙光”基地的指挥中心(那个最大的、摆放着地图和通讯设备的洞窟)召开。与会者除了林烨等核心成员,还有匆忙赶来的罗洪(西山营地)以及姜岚和她的工程师(溪木镇)。
气氛谈不上融洽,甚至有些僵硬。
罗洪身上还带着未散尽的硝烟味和失去同伴的悲痛,对姜岚这个“空降”的、看起来装备和人员状态都更好的势力,本能地带着一丝戒备和……不易察觉的自卑。而姜岚则冷静地审视着“曙光”基地的内部结构和西山营地的惨状,似乎在评估盟友的真正价值。
“客套话就不说了。”林烨开门见山,将标注了“清道夫”预计抵达时间、已知威胁评估以及三方目前兵力、物资状况的简报分发给众人,“我们最多还有十二天。现在,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一份共同的防御计划,以及明确的资源调配方案。”
罗洪第一个开口,声音粗粝:“林兄弟,我老罗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西山营地现在还能打的,算上轻伤号,不到三十人,武器弹药见底,但我们不怕死!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他的表态直接而纯粹,带着草根势力特有的悍勇与无奈。
姜岚则要冷静得多:“林首领,溪木镇能提供四十五名战斗人员,装备以轻武器为主,但弹药储备相对充足。我们还有八名技术人员,可以负责通讯、设备维修和部分工程作业。我的要求是,作战计划必须合理,不能让我们的人白白送死。另外,我们需要‘曙光’提供之前承诺的药品和技术支援,尤其是针对能量武器的研究资料。”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同时也点出了合作的交换条件。
林烨点头:“可以。指挥权由‘曙光’暂代,重大决策由我们三方共同商议。防御计划将以‘曙光’基地和前哨站为核心,构建梯次防御。资源方面,‘曙光’会优先向西山营地倾斜药品和基础物资,向溪木镇开放部分非核心的技术资料库。同时,我们需要立刻开始物资和人员的转移与集结。”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放弃防御难度极大的西山营地原址,将所有可移动的物资和人员,分批转移至“曙光”基地和前哨站周边,构筑一个以“曙光”为心脏、以前哨站和几个新设立的防御节点为屏障的联合防御圈。
“放弃我们的家?”罗洪手下有人忍不住低呼,面露不舍。
“是放弃一个注定守不住的坟墓,换取在新家活下去的机会!”林烨语气斩钉截铁,“集中力量,我们才有一线生机!”
姜岚沉吟片刻,看了一眼自己的工程师,后者微微点头,表示从军事地形学上看,林烨的方案确实是最优解。
“溪木镇同意。”姜岚最终表态,“但我们的人员和设备转移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可靠的路线安全保障。”
“路线和安保,由‘曙光’和西山营地共同负责。”林烨看向罗洪。
罗洪一咬牙:“干了!老子这就回去组织转移!”
整合的阵痛
接下来的几天,废土之上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一支支由不同车辆、甚至还有骡马组成的队伍,在“曙光”派出的武装小队护卫下,沿着预先勘察好的安全路线,向着北山方向艰难行进。
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西山营地的幸存者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士气低落,行进速度缓慢,还不时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引发骚乱。罗洪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力进行弹压和鼓舞。
溪木镇的队伍则更加有序,但他们的技术人员对“曙光”基地相对“原始”的环境(指深藏山腹)私下颇有微词,设备搬运和安装也遇到了不少麻烦,需要王磊和赵建国不断协调解决。
而“曙光”基地内部,突然涌入近百名外来者,空间顿时变得拥挤,物资分配、卫生管理、甚至简单的作息都产生了摩擦。苏婉儿和她父母领导的医疗和后勤团队压力骤增。
林烨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不断穿梭在基地、前哨站和转移路线上,处理着各种突发状况,调解着三方之间微妙的矛盾。他展现出的强大组织能力、公平的裁决以及关键时刻的果断(比如亲自带队清除了一小股试图靠近转移队伍的掠夺者),逐渐赢得了罗洪和姜岚手下大部分人的认可。
铁砧上的锤炼
在整合人员与物资的同时,防御体系的构建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陈海成为了实际上的防御总指挥。他将西山营地带来的悍勇之士打散,与“曙光”的老兵混编,组成机动巡逻队和快速反应小队。溪木镇的技术人员则被他安排去强化前哨站和几个新设立的防御节点的通讯、监控和陷阱系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重生:终末堡垒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末世重生:终末堡垒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