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的苏醒与转变,像一剂效力复杂的强心针,注入了“曙光联盟”濒临崩溃的躯体。希望与忧虑并存,敬畏与恐惧交织。他额间那个暗金色的烙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众人,他们的领导者已非纯粹的凡人,而是与那神秘而危险的“秩序基石”深度绑定的存在。
联盟的机器,在林烨清晰而冷酷的指令下,再次高速运转,但这一次,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目标不再仅仅是生存,而是在倒计时结束前,找到那把虚无缥缈的“锁”。
赵建国的工作室灯火通明。他不再满足于修复和仿制,而是开始疯狂地拆解、分析那几把缴获的“清道夫”能量武器核心,结合数据柱中解析出的部分能量场模型,试图逆向推导出更高效、更稳定的能量转换公式。
“曙光-II型”的设计图板上,线条日益复杂,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近乎苛刻。
王磊的团队则在两线作战。一方面,他们根据林烨提供的、源自融合记忆的模糊坐标,动用所有计算资源,在浩瀚的、残缺的旧时代地理数据库中艰难地进行比对和定位,试图将那几个象征“可能遗迹”的光点,落实到具体的地形图上。
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尝试按照林烨的要求,利用碑林监测站的能量签名碎片,构建一个理论上的“反监测屏蔽场”,这项工作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座根本不存在的桥梁,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
基地内部,一种新的训练科目被强制推行——极端环境下的紧急疏散与隐蔽。罗洪亲自督阵,将林烨带回的“时间不多”的警告,化为近乎残酷的训练标准。每个人,包括非战斗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地下掩体或预设隐蔽点的流程。
而林烨自己,则在适应和探索着自身的变化。
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更敏锐的感知和对净化核心能量如臂使指的操控,还有一种更加诡异、不受控制的能力——碎片化的预知。
这种预知并非清晰的画面或明确的信息,而是一种强烈的、源自本能的不安感,有时伴随着几秒钟极其短暂的、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未来影像碎片,而且往往与危险和死亡相关。
第一次发生时,他正在视察新建的防御工事。毫无征兆地,一股冰冷的恶寒攫住了他,眼前瞬间闪过一幅画面:一名正在高处焊接钢架的工人,脚下的脚手架突然断裂,整个人惨叫着坠下。画面一闪而逝,强烈的心悸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停下!上面的人,立刻下来!”林烨捂着额头,对着通讯器厉声喝道。
工人们虽然疑惑,但不敢违抗。几分钟后,就在那名工人刚刚落地不久,他之前站立的那片脚手架连接处,因为一个隐蔽的金属疲劳裂痕,轰然断裂!
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看向林烨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
类似的事情接连发生了几次。有时是预感到某处储存的化学品即将泄漏,有时是感知到外出巡逻的小队会遭遇小规模尸群袭击……这些预知挽救了一些生命,避免了损失,但也让林烨付出了代价。每一次预知,都会消耗他大量的精神力,并伴随着剧烈的头痛,额间的烙印也会隐隐作痛,仿佛在警告他窥视命运需要付出的代价。
苏婉儿忧心忡忡地记录着这些现象。“这像是一种基于庞大信息处理和高维能量感知的直觉推演,但极不稳定,且对大脑负荷极大。频繁使用,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林烨默然。他知道这是危险的能力,但在这条与时间赛跑的绝路上,任何一点优势,哪怕需要燃烧自己,他都不能放弃。
与此同时,王磊注意到了另一个不寻常的现象——“方舟”的沉寂。
按照之前的约定和习惯性的信息试探,“方舟”那边至少应该对“星尘”远征的“结果”有所表示,无论是假意的慰问,还是进一步的试探。
然而,自从林烨苏醒并重新掌控联盟后,“引导者”就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他们。就连王磊尝试发送的、经过伪装的常规信息请求,也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方舟”仿佛一夜之间,对他们失去了所有兴趣,或者说……切断了联系。
“他们在躲避我们?”姜岚分析着各种可能性,“是因为我们触发了监测站,让他们觉得我们失去了控制,或者成了烫手山芋?”
“还是说……”王磊推了推眼镜,眼神闪烁,“他们从监测站的反应中,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数据,而我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陈海冷笑:“或者,他们怕了我们?怕老大现在这状态?”
林烨听着他们的讨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额间的烙印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他回想起“引导者”最后那次通讯,对方对于他提出更高层次合作要求时的沉默与拖延。
“也许,他们不是怕了我们,而是怕……‘它们’。”林烨缓缓开口,目光深邃,“我们触发了监测站,等于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支火把。‘方舟’可能担心继续与我们接触,会被那支火把照亮,引火烧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重生:终末堡垒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末世重生:终末堡垒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