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又开始讲简单的物理知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浮在水上,而石头会沉下去吗?”他不等孩子们回答,就自己揭晓答案,“因为水有一种力量,叫做‘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量时,就能浮在水面上;反之,就会沉下去!船之所以能浮起来,就是因为它排开的水很多,受到的浮力很大!”
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他还现场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拿起一个空碗,轻轻放在桌上的水盆里,碗浮了起来;然后他往碗里放了一块小石头,碗下沉了一些,但依然浮在水面上;最后他又放了几块石头,碗终于沉了下去。“大家看!这就是浮力的作用!”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纷纷拍手叫好。刘秀才的脸色却越来越黑,他觉得马骥讲的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毫无关系,根本不适合教给孩童。
马骥越讲越兴奋,又开始讲光学知识:“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东西?因为有光!光的传播是直线的,它从太阳或蜡烛等光源出发,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到东西了!晚上我们能看到月亮,就是因为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
他一边讲,一边还不忘穿插几句孔孟之道,强行将西方科学与圣贤之学结合起来。“同学们,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像我们学这个浮力原理一样,不仅要听懂,还要经常复习,多做实验,才能真正掌握,才不会像石头一样‘沉下去’!”
“还有夫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学习这些道理,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就像我们以前以为地是方的,现在知道了地是圆的,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接受新的知识!”
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但觉得比整天念那些枯燥的古文有趣多了,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还会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马骥口干舌燥地讲了一个多时辰,最后总结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讲了地球、万有引力、浮力和光的传播,这些都是万事万物的基本道理!我们大明的祖先很聪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我们不能只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放,还要睁眼看世界,学习新的知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这个就叫‘格物致知’!”
他引用了《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试图让自己的授课更有说服力。“只有懂了这些道理,我们才能制造出更厉害的船、更强大的火炮,才能让我们大明变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让那些番鬼用几艘船、几门炮就堵在我们的家门口!”
他一时激动,差点说出“落后就要挨打”这样不合时宜的话,幸好及时刹住了车。
课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围着马骥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刘秀才则脸色铁青地把马骥拉到一边,痛心疾首地说:“马先生!你……你讲的这些都是些什么歪理邪说!地是圆的也就罢了,还有什么牛道人、万有引力、浮力光学……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与圣贤之学背道而驰!孩童心智未开,听信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岂不坏了心性?以后还怎么学习孔孟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刘先生,话不能这么说!”马骥不服气地反驳道,“我讲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道理,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圣人也说‘格物致知’,我们研究这些自然现象,就是在‘格物’,就是在追求真理!如果我们只知道死读圣贤书,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对自然规律一窍不通,就算把《论语》《孟子》背得滚瓜烂熟,遇到问题也解决不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就拿造船来说,如果我们不懂浮力原理,怎么能造出更坚固、更大的船?如果我们不懂力学,怎么能造出更强大的火炮?现在西方番鬼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些‘奇技淫巧’,才有了船坚炮利,才能横行海上,欺负我们大明!我们如果还抱着老观念不放,闭门造车,迟早会被他们超越,甚至被他们欺负!”
“你……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刘秀才气得吹胡子瞪眼,“我们大明乃是天朝上国,物产丰饶,文化昌盛,岂会不如那些蛮夷番鬼?他们的那些东西,不过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两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马骥觉得刘秀才迂腐顽固,跟不上时代;刘秀才觉得马骥离经叛道,亵渎圣贤。
最终,马骥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私塾。虽然与刘秀才不欢而散,但他注意到,那些孩童中,有一两个眼神明亮的孩子,似乎真的被他那些光怪陆离的“新学”点燃了好奇心,临走时还拉着他的衣角,问他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讲课。
马骥心里一阵欣慰。他知道,自己这堂不伦不类的“西学启蒙课”,或许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无意中撒在了某些幼小的心灵里。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一丝新的希望。
他胸口的挂坠,在马骥进行这场跨越时空的知识“混编”与传播时,感应到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和启蒙的微弱光芒。那能量活跃而充满可能性,虽然微弱,却像黑暗中的一点星火,带着无限的潜力。挂坠传来一阵阵轻快而有韵律的悸动,光芒柔和而明亮,仿佛在为这场意义非凡的“启蒙”喝彩。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