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荒野寻踪 第一章 护宝队初聚,藏宝图首引
冀中军区根据地的清晨,总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林晚秋揉了揉眼睛,从茅草屋的硬板床上坐起,窗外的阳光已经透过窗纸洒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下意识地摸向枕边的木盒 —— 月牙玉安静地躺在里面,温润的触感透过绒布传来,让她心里泛起一阵踏实。
距离从新疆带回昆仑玉髓和镇国玉璧,已经过去半个月。这半个月里,根据地忙着筹备 “文物保护队” 的各项事宜,赵司令从军区抽调了十余名精干战士,既有擅长侦查的斥候,也有懂爆破的工兵,再加上林仲书、沈青崖和陈昌海,一支二十人的护保队伍很快组建完成。而今天,就是护宝队正式集结、确定首战行动目标的日子。
林晚秋快速洗漱完毕,换上赵司令特意为她准备的粗布军装 —— 虽然尺码略大,却让她多了几分干练。她抱着木盒走出茅草屋,正好遇到迎面走来的沈青崖。他穿着一身合体的军装,腰间别着短刀和洛阳铲,眼神比之前更显锐利,看到林晚秋,笑着打招呼:“早啊,晚秋。林先生已经在会议室等我们了。”
“沈大哥早。” 林晚秋回以一笑,跟着沈青崖往根据地的会议室走去。路上,战士们正在操场上训练,呐喊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林晚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 —— 半个月前,她还在新疆的沙漠里躲避日军追击,如今却成了护宝队的一员,肩负着守护国家文物的重任,这种身份的转变,让她既紧张又期待。
会议室是一间较大的茅草屋,里面摆放着一张简陋的木桌,桌上铺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 —— 正是用镇国玉璧和昆仑玉髓激活的 “华夏藏宝图”。林仲书、陈昌海和赵司令已经坐在桌旁,正围着藏宝图讨论着什么。看到林晚秋和沈青崖进来,赵司令笑着招手:“晚秋,青崖,快过来。我们正研究首战该去哪个遗址。”
林晚秋和沈青崖走到桌旁,目光落在藏宝图上。只见羊皮纸上用红色颜料标记着十几个圆点,每个圆点旁都标注着模糊的地名和年代,有的写着 “战国?魏?铜雀台遗址”,有的标着 “西汉?鲁?灵光殿残基”,而最靠近根据地的一个圆点,旁边写着 “东汉?中山?穆王墓”,下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月牙符号。
“这个月牙符号是什么意思?” 林晚秋指着那个圆点,疑惑地问。
林仲书扶了扶眼镜,指着藏宝图上的符号解释:“这是‘玉引’标记。古籍里记载,凡是标有‘玉引’的遗址,都与月牙玉有关,有的需要月牙玉才能打开墓门,有的则藏着与月牙玉相关的秘闻。我们首站选在这里,一是因为它离根据地最近,交通相对方便;二是因为穆王墓里可能藏着‘月牙玉图谱’,能帮我们更深入了解玉佩的秘密。”
沈青崖凑过去,仔细看着藏宝图上穆王墓的位置,眉头微微皱起:“我父亲的手札里提到过中山穆王墓,说它藏在太行山深处的‘黑风谷’里。那里地势险峻,常年刮着黑风,能见度极低,而且据说谷里还有不少山匪盘踞,我们去的时候得格外小心。”
“山匪倒不是大问题。” 赵司令接过话茬,语气坚定,“我已经派斥候去黑风谷侦查了,预计今天下午就能回来。如果情况允许,我们三天后就出发。不过有件事需要提醒大家 —— 日军虽然暂时没再追查昆仑玉髓的下落,但他们肯定也在找其他文物遗址,我们这次行动要绝对保密,尽量避开日军的关卡。”
众人点了点头,又围绕着穆王墓的情况讨论了许久,直到中午才散会。林晚秋跟着父亲回到茅草屋,林仲书从包袱里拿出一本线装书,递给她:“这是我昨天整理出来的《中山穆王传》,里面记载了不少关于穆王墓的传说,你拿去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忙。”
林晚秋接过书,翻开第一页,里面的文字是竖排的文言文,她慢慢读着,很快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 —— 书中说,中山穆王是东汉时期的王侯,生前酷爱收藏玉器,死后将大量珍贵玉器随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月牙玉图谱”,据说图谱上记载了所有月牙玉的下落和用法。
“爹,您说这‘月牙玉图谱’真的在穆王墓里吗?” 林晚秋抬起头,眼里满是好奇。
“应该是真的。” 林仲书点了点头,咳嗽了几声,“我在古籍里看到过多处记载,都提到穆王墓藏有月牙玉图谱。而且藏宝图上的‘玉引’标记,也印证了这一点。只要我们能找到图谱,就能知道其他月牙玉的下落,也能更好地保护其他文物遗址。”
林晚秋点了点头,把书小心地收起来,又拿出月牙玉,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玉佩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芒,上面的花纹似乎比之前更清晰了些,像是在呼应藏宝图上的 “玉引” 标记。她轻轻抚摸着玉佩,心里暗暗期待 —— 三天后的黑风谷之行,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请大家收藏:(m.zjsw.org)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