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共生的图景刚铺展开,联盟就迎来了新的挑战——通讯站收到山林营地的紧急信号,不是灾害,而是“新发现”:“姚指挥!我们在山林深处,找到了一座‘末日之前的生态研究站’,里面有完整的生态培育设备,还有不少未激活的‘生态种子’,但研究站被一层‘能量屏障’笼罩,我们进不去,探测器显示,屏障和你们的‘世界之心’能量同源!”
“能量屏障同源?”姚浩眼前一亮,这意味着研究站的能量,或许能和“世界之心”联动,对完善生态体系至关重要。他立刻召集苏禾、老周、柳晴,带上五名绿洲学院生态保护专业的学员,驾驶三辆升级后的重型净化装甲车出发——苏禾能感知“世界之心”的能量,或许能破解屏障;老周负责修复研究站的设备;柳晴则准备接收生态种子,后续培育适配各营地的生态植物。
车队走了四天,终于抵达山林营地。研究站藏在一片茂密的古林里,通体呈银白色,外围笼罩着一层淡蓝色的能量屏障,屏障上流淌的纹路,和“世界之心”的光纹格外相似。苏禾走到屏障前,伸出手,“世界之心”的一缕绿光从她掌心溢出,轻轻触碰屏障——淡蓝与翠绿的光纹瞬间交织,屏障像水波般缓缓散开,露出研究站的大门。
研究站内部比想象中更完整:一层是生态培育室,数十个透明培养舱里,存放着不同种类的生态种子,有的能改良土壤,有的能净化空气,还有的能适应极端高温;二层是设备控制室,中央的生态控制台完好无损,屏幕上还显示着末日之前的生态数据;三层则是资料室,书架上摆满了生态研究手册,甚至还有一套“全球生态修复方案”的电子版存档。
老周立刻检查设备,发现研究站的能量核心只是处于休眠状态,他将一块能量矿石接入核心,再由苏禾注入“世界之心”的能量——控制台瞬间亮起,培养舱里的种子纷纷苏醒,散发出微弱的生机。柳晴看着培养舱里的种子,激动地说:“这些种子要是培育成功,草原营地能种上固沙的‘沙棘灵植’,河谷营地能种上净水的‘水芹灵植’,咱们的生态体系,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资料室里,生态保护专业的学员们找到了更惊喜的东西——一套“生态模拟系统”,能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壤数据,模拟出最适合种植的植物品种,甚至能预测生态修复后的效果。姚浩立刻让学员们将电子版资料传回绿洲学院,后续各营地的生态规划,都能靠这套系统精准制定。
将生态种子和资料妥善收好后,姚浩带着众人返回绿洲。刚抵达,就看到张大爷和林叔在中枢广场等候,张大爷手里拿着一袋饱满的稻穗,笑着说:“姚小子,你们走的这几天,河谷营地的梯田收获了第一茬水稻,用的是研究站里找的‘高产稻种’(之前山林营地提前送回少量试种),产量比咱们的普通稻种高了40%,以后各营地的粮食,就更充足了!”
当天下午,姚浩在绿洲学院召开“全域生态规划会”,六大营地的生态负责人都通过通讯站远程参会。柳晴根据生态模拟系统的数据,给每个营地分配了专属生态种子:给草原营地“沙棘灵植”,给河谷营地“水芹灵植”,给潮汐营地“耐盐芦苇”,给雪境营地“雪绒草”,给山林营地“固林松”,给绿洲基地“多穗麦”;老周则负责给各营地配送生态培育设备,确保种子能顺利发芽。
短短半个月,各营地的生态改造就初见成效——草原营地的沙棘灵植长出了嫩芽,风沙明显减少;河谷营地的水芹灵植种在河道两岸,河水变得更清澈;潮汐营地的耐盐芦苇在海边成片生长,不仅能抵御海浪,还能吸引海鸟,形成小型生态链;雪境营地的雪绒草覆盖在暖房周边,让暖房的保温效果又提升了30%。
这天上午,姚浩正在查看各营地的生态数据,通讯站突然传来好消息:“姚指挥!咱们的文明播报,被‘中部联盟’接收了!对方是由十个小型营地组成的联盟,覆盖范围八千里,说想和咱们建立‘联盟互助协议’,共享生态技术和全域资源网,甚至想加入咱们的大联盟,一起推进全球生态修复!”
“中部联盟!”姚浩心里一震,这是联盟第一次接触到规模如此大的外界联盟,对推动文明共生至关重要。他立刻安排苏禾和老周,作为“绿洲大使”,带着生态种子、双能设备,还有研究站的生态资料,前往中部联盟洽谈。
苏禾和老周出发后,姚浩则带着阿凯,驾驶双能勘探车,去探索中部联盟周边的区域,为后续资源联动做准备。勘探途中,他们在一片平原上,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太阳能电站”,电站的太阳能板虽然有些损坏,但核心设备完好。老周远程指导姚浩,用能量矿石修复太阳能板,再接入“世界之心”的能量——电站瞬间重启,发电量足够供应三个营地的日常用电,姚浩立刻让人将电站纳入全域资源网,命名为“平原光伏站”,后续给中部联盟的能源支援,就有了保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姚浩大王历险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姚浩大王历险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