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屏幕上的备份日志,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几秒。那行字还在闪烁:“建议立即执行清除程序——”
苏晴站在我身后,声音压得很低:“她的情况稳定了,但体内的代谢残留和正常人不一样。”
“我知道。”我把屏蔽袋里的芯片又检查了一遍,确认信号完全隔绝,“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追查过去,是让这里活下来。”
老周从门外走进来,肩上的消防斧换成了工程锤,衣服上沾着昨夜战斗留下的泥灰。“外围清点了,伤员都安置好了。王强带人在加固南墙,钻地车残骸也拆得差不多。”
我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向窗边。清晨的风穿过废墟间的缝隙,吹动了遮挡阳光的金属板。远处,施工队已经开始清理B7井口周围的碎石。
“通知所有人,十分钟后指挥中心开会。”我说,“垂直农场要动工了。”
会议室里只有四张椅子。苏晴坐在我左手边,老周靠门站着,王强抱着一块旧白板进来,架在角落。
我在桌面上打开投影仪,调出昨晚画的设计图。一座二十层高的生态塔结构清晰展开,底层为根茎类作物区,中层种植叶菜,顶层设置透光棚架用于水果栽培。每一层都有独立通风与灌溉通道,整体依托旧城地下管网供能供水。
“粮食缺口已经撑到极限。”我指着模型,“新增人口加上救援收容,每天消耗超过供给量百分之四十。再不解决,三个月后就得配给制。”
苏晴看着营养液循环路径:“我能调配基础配方,但光照和温控必须精准,否则产量会暴跌。”
“我会建双层反射板,配合定时开合机构调节进光量。”我说,“电力暂时用储备电池支撑,等风力阵列上线再切换。”
老周点头:“安保队可以轮班护工,五十米内划为禁区,防止有人误触结构。”
王强在白板上写下劳动力分配方案:“现有可用人力一百三十七人,分三班倒,优先完成地基和主支撑柱。”
“今天就开始。”我关掉投影,“我要在七十二小时内封顶。”
施工区外围拉起了警戒线。我站在预定塔基中央,右手缠着绷带,掌心贴向地面。
零域启动的瞬间,脊椎像是被电流贯穿。右臂伤口猛地一热,渗出的液体顺着指尖滴落在泥土里,泛着淡蓝光泽。
意识沉入设计图。钢筋骨架自下而上延伸,混凝土模块逐段拼接,外层防护板同步成型。第一层结构在十分钟内拔地而起,工人们迅速跟进安装内部支架。
苏晴一直守在旁边,手里拿着检测仪。她突然伸手按住我肩膀:“心跳过速,血液氧含量下降,不能再硬撑了。”
我没答话,只是抬起左手,在空中划出第二层轮廓。墙体缓缓升起,但在第三层转角处,混凝土表面出现了一道细微裂纹。
“停!”她一把拽下注射器,直接扎进我手臂。镇定剂推进血管的刹那,视野边缘开始发黑。
我靠着刚成型的柱子喘息,听见自己声音沙哑:“启动预设程序……灌溉系统试运行。”
王强接过控制终端,输入指令。地下泵站响应,水流顺着新建管道向上输送。
第七层喷头开启时,涌出的水却是墨黑色的。
现场瞬间安静。
“关阀!”老周吼了一声,王强立刻切断主控。但那股黑水已经顺着导流槽蔓延了一段距离,像有生命般缓慢蠕动。
苏晴戴上手套取样,带回临时检测台。几分钟后,她抬起头:“不是杂质,是机械单元,纳米级,能在水中自主移动。”
“还能分析?”我问。
“不止。”她调出显微图像,“它们携带基因片段,具备重组DNA的能力。这不是污染,是投放。”
我盯着屏幕上的结构模型,忽然意识到什么:“水源来自哪条管线?”
王强翻看图纸:“主接入点是东侧D-3管道,连接旧城净水厂。”
“那条管路半年前就废弃了。”老周皱眉,“我们一直以为它堵死了。”
“有人重新启用了。”我说,“而且知道我们会接这里。”
苏晴放下仪器:“这些机器人如果进入人体,可能改写神经系统。必须封锁所有分支节点。”
我下令启用备用储水池,切断所有外部供水接口。生态塔暂时停止运作,工人全部撤离核心区。
“得查源头。”王强看向地下管网图,“D-3主线通往老城区深处,中间经过三处交汇井。”
“我去。”老周抓起探测仪,“穿防护服,带热成像。”
“带上金属探头。”我补充,“如果里面有设备,冷却系统会有余温。”
两小时后,通讯器响了。
“发现异常。”老周的声音断续传来,“C-7 junction,墙体材质不对。混凝土厚度超标,内部有空腔。”
“破开看看。”我说。
十分钟后,画面传回手持摄像机的实时影像。一段本该是实心的地基墙被炸开,露出后面一道金属门。门框锈蚀严重,但电子锁仍有微弱电流反应。上方铭牌残存几个字:“灰点·基因调控B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零域建筑师请大家收藏:(m.zjsw.org)零域建筑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