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屏幕上的曲线还在跳动。那个适配体的瞳孔扩散已经恢复,但心跳频率比正常值高出十二次每分钟。我盯着监控画面,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苏晴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她站到我旁边,声音压得很低:“陈锋今天凌晨三点十七分离开宿舍,去了东侧通风井通道。他没有登记外出,也没有携带通讯设备。”
我没有回头。通风井的信号变化和适配体的生理波动同步发生过三次。现在这个时间点,不可能是巧合。
“他最近几次外出的时间都集中在凌晨三到四点。”她说,“而且每次持续十八分钟整。刚好够完成一次短频数据传输。”
我把主屏切换到日志记录界面。系统显示过去三天有三次未授权的数据外传,每次都是十八秒,间隔精确到分钟级。加密协议没被破解,说明是内部合法权限触发的操作。
“调出陈锋的生物节律数据。”我说。
苏晴接入医疗数据库。屏幕上出现一条脑电波图谱。浅睡眠阶段,θ波出现了规律性震荡,周期为36小时一次,振幅稳定上升。这种模式我在灰点的资料里见过——远程意识诱导的标准特征。
“他不是自愿的。”我说,“有人在用他的身体做中继。”
苏晴点头。“神经扫描结果显示,他的自主神经反应滞后于外部刺激。就像接收指令后再执行动作,中间有延迟。”
我们沉默了几秒。
“如果他是信道,那目标是谁?”她问。
“是我们刚发现的那两个种子适配体。”我回答,“灰点需要确认他们是否觉醒。而陈锋的位置正好能接触到训练区的所有原始数据。”
我打开零域感知模块,将能量场缓缓展开。整个指挥中心的传感器进入联动状态。空气中有微弱的能量扰动,来自东区交接点方向。那是陈锋常去的地方。
“启动干扰场。”我说,“只覆盖备用通道区域,不要影响其他系统。”
苏晴操作终端,设定屏蔽参数。几分钟后,警报弹窗亮起:二十一点十七分,陈锋再次接近东侧通风井。他手里拿着终端,反复刷新信号界面,动作僵硬。
“他在尝试重建连接。”我说。
“要不要直接切断他的权限?”
“不行。”我摇头,“一旦中断,灰点会知道暴露了。他们可能会启动备用方案,比如远程激活适配体。”
苏晴皱眉。“那怎么办?”
“先打断信号循环。”我说,“你之前提过的镇静剂方案,还能用吗?”
“可以。微量注射不会损伤神经,但能抑制θ波震荡。只要让他错过一次校准周期,就能打乱远程控制节奏。”
“做吧。”我说,“我陪你去。”
我们穿过生活区时,路灯刚亮。居民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没人注意到我们的路线偏移。陈锋的宿舍在科研楼后侧,独立单间。门锁识别我的权限后自动开启。
他正坐在桌前写东西,听见动静抬起头。
“林工?”他放下笔,“这么晚了?”
“例行检查。”我说,“最近大家压力大,苏医生来做个基础评估。”
他没反对。苏晴取出一支药剂,在他手臂注射。过程很快,几乎没痛感。
“这是什么?”他问。
“增强睡眠质量的营养剂。”苏晴说,“最近很多人反映休息不好。”
他点点头,没再追问。
我们离开后,我在终端设定了六小时复查提醒。回到指挥中心,立刻调取第64章缴获的灰点文件。关键词“意识中继体”跳出来,描述内容与当前情况完全吻合:每隔36小时需进行一次定向能量校准,误差不超过8分钟。
下一次激活窗口在明晨三点四十二分左右。
“老周布的监听网还在运行吗?”我问。
“一直开着。”苏晴说,“所有重点区域都有隐蔽录音和热源追踪。”
我调出布防图。七条线路交叉覆盖科研区、训练区和隔离区周边。其中两条线经过陈锋宿舍门口。
“启用双轨预案。”我说,“对外防御不变,对内增加监听密度。但不要标记陈锋的名字,用代号‘K-7’替代。”
她照做。
屏幕上的数据流重新排列。新的监控标签生成,旧的日志被归档。系统现在只会记录异常行为,不会主动预警。
“你觉得他还保留意识吗?”苏晴突然问。
“不清楚。”我说,“但从他配合检查的态度看,至少表层认知还是正常的。灰点可能只用了他潜意识的部分通路。”
“那如果我们反向追踪信号……”
“风险太大。”我打断她,“现在动手,等于告诉对方我们知道了一切。他们会立刻调整策略,甚至放弃陈锋,转而攻击更脆弱的目标。”
她沉默了一会儿。“所以只能等?”
“不是等。”我说,“是在等一个能让我们掌握主动的机会。下一次信号激活时,我们要准备好接收端口,把他们的数据流引到假模型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零域建筑师请大家收藏:(m.zjsw.org)零域建筑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