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萧景珩御驾亲征的诏书既下,整个帝国的重心都为之倾斜。
前朝有重臣辅佐年幼太子监国,而后宫这片看似与烽火硝烟无关,实则与朝局息息相关的天地,其稳定与否,同样关乎大局。
皇后苏晚棠需辅佐太子,更要总揽六宫,千头万绪之中,她深知必须倚重可信之人分担重任。
德妃刘姝和,因其出身户部尚书之家,自幼耳濡目染,不仅通晓诗书,更深谙人情世故,加之性子端方沉稳,处事周全,便被皇后委以一项看似不显山露水,实则至关重要的任务——安抚宗室勋贵家的女眷,稳定京城顶级贵妇圈的人心。
这些王妃、郡君、国公夫人、一品诰命等,个个身份尊贵,背后牵连着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与朝堂关系,她们的态度和情绪,往往能通过枕边风、亲友圈,微妙地影响着前朝的氛围乃至部分官员的立场。
值此皇帝亲征、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之际,难免人心浮动,各种揣测与流言极易滋生。
若后宫不能呈现出沉稳有序的气象,连带使得这些贵妇心生疑虑,进而影响其家族对朝局的判断,则后方根基动摇,于前线战事大为不利。
德妃刘姝和领受皇后密令后,并未大张旗鼓地设宴聚众,而是采取了更为温和、也更显尊重的“润物细无声”之策。
她以长春宫自己的名义,精心拟定了名单,轮流、分批地邀请几位在宗亲中德高望重的老王妃,以及几位关键勋贵家族的主母,入宫“品茗闲话”。
长春宫的正殿暖阁内,早已布置得温馨雅致。
地龙烧得暖融,驱散了秋末的寒意。窗明几净,炕几上摆放着官窑烧制的雨过天青釉茶具,茶叶是江南新贡的、极为难得的明前狮峰龙井,汤色清碧,香气馥郁。
一旁的多宝格里陈设着几件雅致的古玩,既不显奢靡,又恰到好处地彰显着皇家的气度与品味。
奉上的点心也颇为考究,是坤宁宫药膳司近日特制的茯苓糕与桂花定胜糕,既应时令,又暗含了“安神定志”、“必定胜利”的吉祥寓意。
德妃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缎绣折枝玉兰的旗袍,外罩一件月白色事事如意坎肩,发髻上只簪着几支素雅的珠花并一支点翠扁方,通身气度雍容华贵,却不失亲切。
她亲自于宫门前迎候各位命妇,言行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规范,却又透着真诚的欢迎。
品茗之间,德妃言谈从容得体,既不刻意渲染北境战事的紧张与残酷,以免徒增恐慌,也不过分乐观盲目,显得轻浮无据。
她只是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语气,恰到好处地传达着几层核心意思:
一是皇后娘娘坐镇中宫,辅佐太子,稳定后方的决心坚如磐石,六宫上下井然有序;
二是陛下天纵神武,运筹帷幄,此次亲征准备充分,三军将士用命,必胜之信心不容置疑;
三是朝廷上下同心,后勤补给充足,定能支撑陛下决胜千里。
“诸位夫人都是历经风雨、见识过大场面的,”德妃端起茶盏,目光温和地扫过在座的几位鬓发已见霜华的老王妃和气质干练的勋贵夫人,声音温婉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当知越是国家处于非常之时,我等身为内眷,越要沉得住气,稳住心神。安心持家,和睦亲族,悉心教养儿女,约束门下仆役,不便京城生乱,不让夫君、儿子在前线浴血奋战之时,尚需为家中琐事、为流言蜚语而分心挂怀。这,便是你我如今对朝廷、对陛下最大的支持了。”
她并非一味说教,更善于倾听。
当某位老王妃提及对边关苦寒的担忧时,她便顺势说起皇后正督造药膳包、安嫔率众缝制御寒衣物之事,表明后宫亦与前线同心;
当有国公夫人隐晦问及粮草供给时,她则以自家父亲近日忙于统筹调度为例,委婉传达朝廷准备充分的信息。
对于夫人们提出的一些合理关切或细微请求,她或当场温言开解,或郑重承诺必将如实转达皇后娘娘斟酌。
这一番看似闲话家常的往来,实则深具匠心。
德妃以其独特的亲和力与可信度,既联络了与这些顶级贵妇的感情,有效安抚了她们可能存在的焦虑情绪,更在不经意间,将后宫镇定自若、一切尽在掌握的意志,悄然传递出去,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京城贵族女眷圈子的人心。
夫们离宫时,眉宇间的忧色往往散去不少,带走的是一份安心以及对中宫处事周详的赞许。
这些会面的情形与成效,很快便由德妃亲自整理,简明扼要地禀报至坤宁宫。
苏晚棠细细听来,眼中不禁流露出赞赏之色,对侍立一旁的茯苓感叹道:“德妃姐姐行事,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情理兼备,润物无声。有她安抚内外命妇,本宫确可省心不少。真乃贤内助也!”
德妃刘姝和以其沉稳与智慧,在皇帝亲征这一特殊时期,为稳定后宫乃至牵连前朝的人心,默默地筑起了一道柔韧而坚固的屏障。
喜欢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请大家收藏:(m.zjsw.org)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